國喪期滿,新帝登基大典便開始提上日程。
這一日,天朗氣清,惠風和暢。謝衍身著十二章紋袞服,頭戴十二旒冕冠,於莊嚴肅穆的禮樂聲中,一步步踏上漢白玉階,走向那至高無上的龍椅。每一步都沉重而堅定,承載著江山社稷,也承載著他對未來的承諾。
祭天、祭祖、受璽、頒詔……流程繁複而莊重。謝衍麵容冷峻,威儀天成,在百官山呼“萬歲”聲中,緩緩坐於龍椅之上。目光掃過下方匍匐的臣工,平靜無波,卻自有一股令人心折的帝王威嚴。
自此,瑞親王謝衍成為曆史。
禦座之上,是新的天下之主——胤武帝。
新帝登基,萬象更新。封賞功臣、大赦天下、調整官員……一係列政令有條不紊地頒布。謝衍以其一貫的雷厲風行和冷靜睿智,迅速掌控了朝局,展現出卓越的治國才能。
然而,有一件事,卻始終懸而未決,引得朝野上下暗自揣測——後位空懸。
新帝後宮如今唯有一位溫氏,且已誕育皇長子,盛寵不衰。按例,新帝登基,原正妃當立為後,側妃等亦需冊封。然而,溫氏出身商賈,若立為後,恐難服眾,易生非議;但若立他人為後,且不說新帝是否願意,那位育有皇長子的溫氏又該如何安置?皇長子又豈能屈居庶子之位?
這成了一個棘手的難題。很快,便有“憂心國本”的臣子上疏,奏請陛下廣選秀女,充實後宮,並儘早冊立皇後,以正國體。
太宸殿內,謝衍看著案頭幾份內容相似的奏折,麵色沉靜。他早已料到會有此一日。
翌日早朝,便有大臣出列,舊事重提,言辭懇切地請求陛下為江山社稷計,冊立賢後。
謝衍目光掃過下方眾臣,聲音平穩卻帶著不容置疑的決斷:“眾卿所慮,朕已知之。後宮之事,朕自有主張。”
他微微抬手,常玉立刻上前,展開早已備好的聖旨:
“奉天承運,皇帝詔曰:朕惟王化始於宜家、端重宮闈之秩。坤儀彰於輔政、允資內職之賢。谘爾溫氏,柔嘉成性,淑慎持躬。靜容婉娩,克嫻內則。懿德含章,深慰朕心。育嗣有功,宗祧有托。茲仰承天命,冊封為皇貴妃,賜金冊寶印,攝六宮事。爾其祗承景命,永綏福履。恪遵椒殿之規,益懋萱闈之範。欽此!”
聖旨念畢,朝堂之上一片寂靜。
皇貴妃!
本朝並無皇貴妃位份,陛下這是特為溫氏所創!位同副後,攝六宮事!且明言“育嗣有功,宗祧有托”,這幾乎是將皇長子謝宸的嫡子身份抬到了明麵上!
雖未直接封後,但這份殊榮與權柄,已遠超尋常妃嬪,甚至比一些不得寵的皇後權力更盛!陛下這是以另一種方式,宣告了溫氏無可動搖的地位!
那些還想著送女入宮或爭取後位的大臣們,頓時啞口無言。陛下態度如此明確,誰還敢再觸黴頭?
“臣等遵旨!”眾臣齊聲應道。
退朝後,冊封皇貴妃的旨意和賞賜便浩浩蕩蕩地送往了溫皇貴妃所居的永壽宮。
永壽宮內,溫暖接過那明黃的聖旨和象征權力的寶印,心情複雜。她從未奢求過後位,深知其中牽扯眾多。如今這個“皇貴妃”之位,既保全了她的尊榮與實權,又暫時規避了出身帶來的風波,無疑是他能給出的、在當下最周全的安排。
“娘娘,陛下用心良苦。”心腹嬤嬤低聲勸慰。
溫暖輕輕點頭:“本宮知道。”
當晚,謝衍來到永壽宮。無需多言,兩人相視一笑,儘在不言中。
“委屈你了。”他握住她的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