夜深如墨,書房內燭火搖曳。蘇芷晴屏息凝神,鋪開一張特製的宣紙,紙麵光潔如鏡,最能顯現筆觸的細微變化。她取出一支狼毫小楷,筆尖細如針芒,蘸取少量特製墨汁,開始臨摹那顯影出的暗記。
這暗記紋樣複雜,非字非畫,更像是一種融合了幾何圖形與自然意象的複合符號。外圍是一個不規則的圓環,仔細看卻是由細密的波浪紋與點狀紋交替構成;內部中心是一個類似箭矢的指向標記,兩側各有三個細小的點狀突起,排列方式暗合北鬥七星之形;最精妙的是箭矢尾部,隱約勾勒出雲紋與水波的結合體。整個圖案不過指甲蓋大小,卻包含了十餘種不同的筆畫與結構。
蘇芷晴運筆極輕極緩,每一筆都力求與原跡分毫不差。她先勾勒外圈波浪,再描摹內部箭矢,最後點綴那些微小的點狀突起。遇到特彆精細處,甚至需要暫停呼吸,以免手顫影響線條的流暢。約莫一炷香的功夫,暗記的完整輪廓已躍然紙上。她又取來一麵打磨光亮的銅鏡,借助鏡麵反射,從不同角度核對臨摹稿與原跡的透視關係與線條走向,確保萬無一失。
臨摹完成,她將宣紙輕輕吹乾,置於燈下仔細端詳。這符號透著一股古樸神秘的氣息,顯然並非隨意刻畫,而是蘊含著某種特定的寓意或歸屬信息。此刻,這紙上的墨跡,便是通往製贗者身份的第一把鑰匙。
接下來,便是更為繁複的比對工作。蘇芷晴轉身走向書房西側那排頂天立地的紫檀木書架。這些書架,是她父親蘇文正畢生心血的結晶,珍藏了大量關於工藝、匠作、各地物產乃至民間行會秘辛的典籍與筆記,許多甚至是外界難覓的孤本手稿。
她首先抽出一部厚重的《虞衡清吏司稽查錄》,這是其父在工部任職期間,為稽查民間私造、仿冒官器而編纂的內部資料,其中專門有一卷收錄了各地知名工匠行會、作坊的暗記、符號與標識。又找出幾本父親親筆撰寫的《匠作雜記》、《南北工坊考》等筆記,這些筆記記錄了他實地考察各地工坊時的見聞,包括許多口耳相傳、不見於正史的秘聞。
將這些書冊在寬大的書案上鋪開,蘇芷晴開始了徹夜的翻閱與比對。她先快速瀏覽《稽查錄》中的圖譜卷,將臨摹的暗記與圖譜中數百個符號逐一對比。這些符號五花八門,有代表家族傳承的獸紋徽記,有象征行業特色的工具圖形,也有充滿玄學意味的八卦、星象組合。然而,翻閱了大半,並未發現完全一致的圖案。
她並不氣餒,深知此類暗記往往因年代久遠或作坊刻意隱匿而難以直接查證。於是轉變思路,開始仔細閱讀父親的筆記,試圖從文字描述中找到線索。在《匠作雜記》第三冊中,一段關於前朝末期運河沿線工藝傳承的記載引起了她的注意:
“運河漕運,不僅輸糧貨,亦傳技藝。前朝末世,漕幫勢力盛,沿河多有依附漕幫之巧匠工坊,專事修補官船器物,亦精仿古玩。其中尤以‘巧工坊’最為著名。此坊始於前朝嘉靖年間,世代相傳,以精仿古玉、修複鎏金器物見長,技藝幾可亂真。然其行事隱秘,不輕易示人,坊內工匠皆以暗記標識其作。餘曾見一其仿製之漢代玉璜,於璜身內側極隱蔽處,見一奇異符號,狀如圓環含矢,旁綴星點,意為‘三才合一’,乃該坊質量自矜之憑證,亦為追責之依據。聞此坊於本朝太祖立國初年,因卷入一樁宮廷造辦處舞弊案而遭查抄,工匠流散,技藝或存於民間。”
“巧工坊”!“圓環含矢,旁綴星點”!蘇芷晴心中一震,急忙將這段描述與臨摹的暗記仔細比對。果然,無論是外圍的圓環、內部的箭矢,還是兩側的點狀突起,特征都高度吻合!父親筆記中提及的“三才合一”之意,亦與暗記中天、地、人的意象構成巧妙契合。
找到名稱,僅是溯源的第一步。蘇芷晴繼續深挖筆記中關於“巧工坊”的一切信息。在另一本《南北工坊考》的殘卷中,她找到了更詳細的記述:
“‘巧工坊’,據傳最初由三位異姓結拜兄弟共同創立,故其暗記寓含‘天地人’三才合一之意。坊內規矩極嚴,每件精品出爐,必於隱蔽處留下此記,既是對質量的保證,亦是工匠之署名。若器物出現瑕疵,可根據暗記追查到具體製作的工匠。其技藝之核心,在於對古代工藝的深刻理解與模仿能力,尤擅處理玉器、鎏金、陶瓷等各類材質,能根據古物年代特征,調配出相應的包漿、鏽色。鼎盛時,連宮內造辦處有時亦會暗中尋其修補古物或仿製配件。”
這段記載,與贗品玉璧展現出的高超仿製技藝,以及那精心隱藏的暗記,完美對應!更重要的是,筆記點明了“巧工坊”與宮廷之間可能存在的、不為人知的聯係,這為解釋為何贗品能如此逼真地模仿宮廷技藝,甚至可能流入皇陵,提供了重要的背景線索。
關於其衰敗,蘇芷晴在幾份散落的劄記中拚湊出大致輪廓:太祖立國初期,整頓吏治,嚴查宮廷貪腐與舞弊。造辦處一名主管被揭發利用職務之便,以次充好,並將部分宮廷禦製任務外包給民間工坊牟取暴利,“巧工坊”卷入其中。雖無直接證據表明坊主參與核心舞弊,但作為關聯方,坊址被查抄,主要工匠被流放或遣散,顯赫一時的工坊就此星散。然而,其精湛的技藝並未完全失傳,據說有部分核心工匠攜帶著技術圖譜和暗記傳承,隱姓埋名,流落江湖,可能繼續從事著老本行,隻是更為隱秘。
本小章還未完,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麵精彩內容!
綜合所有信息,蘇芷晴對暗記的解讀有了清晰的結論:
1.此暗記確係前朝末期活躍於運河沿線、以精仿古玉和修複鎏金器物聞名的“巧工坊”所獨有。其圖案蘊含“天、地、人”三才合一的哲學思想,既是質量標識,也是責任憑證。
2.“巧工坊”技藝高超,尤其擅長模仿古物,其對材質、工藝、舊化處理的理解極為深刻,足以達到以假亂真的水平。這與贗品玉璧所展現出的技術實力完全吻合。
3.該作坊曾與宮廷造辦處存在某種程度的聯係,這為其了解甚至獲得部分宮廷製玉技術提供了可能。其因舞弊案衰敗,工匠流散,技藝可能被某些隱秘的傳承者繼承。
4.此暗記的發現,直接將製作這件贗品玉璧的源頭,指向了“巧工坊”這一特定的、有案可查的民間作坊係統或其流散後的傳承者。這已不再是模糊的地域或行業指向,而是一個具體的曆史實體!它為追查製贗者的真實身份,提供了前所未有的清晰路標。
窗外,天際已泛起魚肚白。蘇芷晴揉了揉酸澀的雙眼,卻毫無睡意。她將臨摹的暗記圖紙與相關筆記摘錄整理好,心中既有一夜辛勞終獲突破的欣慰,更有對即將展開的、圍繞“巧工坊”傳承的深入調查的凝重期待。
這個暗記,如同一個沉寂多年的密碼,終於被成功破譯。它即將引導沈煉,走向一個更深遠、也更危險的真相核心。
喜歡錦衣異世錄之鐵血錦衣衛請大家收藏:()錦衣異世錄之鐵血錦衣衛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