鄭坤值房那扇厚重的橡木門在身後合攏的瞬間,仿佛將一片無形的、粘稠而令人窒息的壓力也關在了裡麵,卻又如影隨形地附著在了沈煉的背上。他沒有立刻離開,而是在廊下陰影中靜立了數息,感受著冰冷空氣灌入肺腑,試圖驅散剛才在值房內吸入的那口混合著沉水香和巨大壓力的濁氣。
然後,他邁開步子,步履看似與往常無異,沉穩而均勻,沿著熟悉的廊廡向南衙自己的值房走去。沿途遇到的幾名低階官吏和旗校,依舊恭敬地向他行禮,他也如常微微頷首回應。但隻有他自己知道,那看似平靜的表麵下,心臟正以一種近乎失控的速度劇烈搏動,撞擊著胸腔,每一次跳動都帶著沉悶的回響,仿佛在敲打著命運的警鐘。
回到那間位於南衙僻靜角落、陳設簡陋的值房,沈煉反手將門閂輕輕插上,發出“哢噠”一聲輕響,仿佛切斷了與外界的所有聯係。他背靠著冰涼的門板,一直強行維持的鎮定神情,如同潮水般迅速褪去,取而代之的是一種近乎虛脫的凝重和蒼白。
終於,隻剩下他一個人了。
值房內沒有生火,寒意刺骨,空氣仿佛都凝固成了冰碴。窗外灰蒙蒙的光線透過高而小的窗戶照射進來,在布滿灰塵的地麵上投下幾塊模糊的光斑,非但沒有帶來暖意,反而更添幾分清冷與寂寥。
沈煉沒有點燈,也沒有走向那張堆滿卷宗的舊公案。他一步步挪到窗前,伸手推開了一線窗縫。凜冽的寒風立刻如同找到突破口般鑽了進來,吹動了他額前幾縷散落的發絲,也讓他因過度緊張而有些混沌的頭腦,為之一清。
他望著窗外那片被院牆切割成方塊的、鉛灰色的天空,目光沒有焦點。鄭坤的話語,那卷明黃的聖旨,“永陵”、“祭器”、“掉包”、“陛下震怒”、“限期一月”、“提頭來見”……這些字眼,如同燒紅的烙鐵,一個接一個地,狠狠地燙在他的腦海深處,留下難以磨滅的灼痛印記。
壓力,如同實質的潮水,從四麵八方洶湧而來,瞬間淹沒了他的感官。他感到一種前所未有的沉重感,仿佛有無數雙無形的手,正死死地壓在他的雙肩上,要將他按入地底。胸口發悶,呼吸變得有些困難,甚至能清晰地聽到自己血液在血管中急速流動的嘶嘶聲。
皇陵重地……那是供奉先帝、關乎國運龍脈的禁地!祭器被竊……那是對皇權赤裸裸的挑釁和褻瀆!限期一月……時間緊迫到令人窒息!未知的對手……能在如此森嚴之地完成掉包,其能量和手段,簡直駭人聽聞!
每一項,都像是一座無法逾越的大山。而如今,這數座大山,竟要由他這樣一個區區五品總旗來獨自背負和翻越?這簡直是一個荒謬而殘酷的笑話!是鄭坤,是駱安,甚至是那位高居九重的皇帝,親手將他推到了這必死的懸崖邊緣!
一陣強烈的眩暈感襲來,沈煉下意識地伸手扶住了冰冷的窗欞,指關節因用力而泛白。恐懼、憤怒、不甘、還有一種深沉的無力感,如同毒蛇般糾纏噬咬著他的內心。他甚至產生了一絲恍惚,懷疑自己剛才在鄭坤值房內的決絕表態,是否隻是一場噩夢?
但指尖傳來的窗欞那堅硬的、冰冷的觸感,以及窗外真實存在的寒風,都在無情地提醒他:這一切,都是真的。他已無路可退。
不能垮。絕對不能垮。
沈煉猛地閉上眼睛,牙齒緊緊咬住下唇,直到口中彌漫開一絲淡淡的腥甜味。劇烈的痛感刺激著他的神經,讓他從那種近乎崩潰的邊緣強行拉了回來。他開始在心中一遍又一遍地告誡自己:
恐慌解決不了任何問題。
憤怒隻會讓人失去理智。
現在,唯一能做的,就是冷靜。必須冷靜下來!
他深深地、緩慢地呼吸著冰冷的空氣,每一次吸氣,都試圖將寒意吸入四肢百骸,凍結那翻騰的情緒;每一次呼氣,都仿佛要將胸中的濁氣和恐懼儘數排出。
時間,在寂靜中一分一秒地流逝。
漸漸地,那狂跳的心臟開始平複,急促的呼吸也變得悠長。腦海中的驚濤駭浪,雖然並未完全平息,但至少不再那麼洶湧,讓他得以騰出空間進行思考。
沈煉重新睜開眼時,眼中的慌亂和無力已被強行壓下,取而代之的是一種近乎冰冷的、屬於獵犬鎖定獵物時的專注與銳利。壓力依舊存在,甚至更加清晰,但它不再是一種純粹的情緒負擔,而是轉化成了一種鞭策,一種必須麵對和解決的“問題”。
他離開窗邊,走到那張舊公案前。案上堆放著一些日常公文和卷宗,顯得有些雜亂。他沒有理會這些,而是從抽屜裡取出一張大幅的、質地粗糙的桑皮紙,鋪在案麵中央。又找出一支用得半禿的狼毫筆,在一方舊硯上慢慢研磨著早已乾涸的墨塊。研磨的動作很慢,很專注,仿佛在這個過程中,他也在將自己的思緒一點點理順。
墨研好了,濃黑如漆。
本小章還未完,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麵精彩內容!
沈煉提筆,蘸飽了墨,卻懸在紙上,久久未能落下。他不是在猶豫,而是在腦海中,將已知的、極其有限的線索,如同散落的珍珠般,一顆顆撿起,嘗試著串聯起來。
案發地點:永陵享殿。皇家禁地,守衛森嚴。但再森嚴的守衛,也有漏洞,也有規律。關鍵在於,這個漏洞在哪裡?作案者是如何利用這個漏洞的?
失竊物品:“九龍捧日”青玉璧。禦賜重寶,象征意義極大。為何是它?是隨機選擇?還是有意為之?其價值固然連城,但冒如此風險,是否還有更深層的目的?比如,它本身是否隱藏著什麼秘密?
作案手法:掉包。用贗品替換真品。這需要:一、極高超的仿製技術,足以瞞過內府老工匠的眼睛;二、對真品極其熟悉,才能仿製得以假亂真;三、有機會接近真品並完成替換。
想到這裡,沈煉的筆尖終於落下,在桑皮紙的上方,工整地寫下了幾個關鍵詞:
【地點:康陵享殿】
【物品:九龍捧日玉璧真贗)】
【手法:掉包】
【核心:人、時、源、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