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下密室的空氣凝滯如膠,唯有燈焰偶爾爆出的細微劈啪聲,劃破這片近乎虔誠的寂靜。蘇芷晴褪去了昨日的疲憊,換上一身更利落的深色棉布短衫,烏發緊緊綰於腦後,露出光潔而專注的額頭。她的眼神,如同浸在冰水中的墨玉,清冷,銳利,倒映著石台上那些靜默的器皿與那撮關乎生死的“異色顆粒”。連續兩日一夜的不眠不休,並未摧垮她的意誌,反而將她的感官磨礪得愈發敏銳,仿佛一張拉滿的弓,蓄勢待發。
她用一把細如發絲的純銀鑷子,從白綢上極其小心地鑷起寥寥數粒粉末,置於一片薄如蟬翼的琉璃片上。接著,取過一支毛細玉管,吸入微量清澈如水的溶液,屏住呼吸,將液滴精準地點在粉末邊緣。刹那間!一陣極其細微、卻肉眼清晰可辨的無色氣泡,如同受到驚擾的蟻群,從粉末與溶液接觸的邊界迅速逸出!蘇芷晴心中默記,筆尖在攤開的實驗錄上飛快劃過。這初步印證了顆粒中含有如方解石或菱鐵礦之類的礦物成分,但,這僅僅是叩開了第一道門扉,門後庭院深深,依舊迷霧重重。
焰色反應,是窺探礦物深處金屬靈魂的古老法術。她取出一根特製的細玻璃棒,其頂端纏繞著經過反複灼燒、確保純淨無色的鉑絲。將鉑絲在燈焰上灼至熾白,待其冷卻片刻,便蘸取那微乎其微的異色粉末,再次探入燈焰的外焰之中。“噗——”一聲輕不可聞的爆燃。火焰的顏色在那一瞬間,似乎閃過一抹極其短暫、難以捕捉的、介於黃綠之間的亮黃色,隨即又被燈油本色的橘黃吞沒。蘇芷晴蹙起眉頭。這轉瞬即逝的色彩,如同謎語中的謎語,受礦物複雜成分的影響太大,隻能作為一條模糊的旁證,難以作為斷案的鐵律。
前兩步的試探,雖有所得,卻未能觸及核心。蘇芷晴深知,要讓這些沉默的顆粒徹底“開口”,必須施以更猛烈、也更危險的刺激——煆燒!唯有烈火,方能逼出礦物最深處的秘密。她走到角落那座小巧卻結構精密的陶窯前,神情凝重地點燃了銀霜炭。窯膛內,溫度開始悄然攀升,空氣因熱浪而微微扭曲。她用一把長柄的耐火瓷舟,盛放了稍多的一份樣本,深吸一口氣,將其緩緩推入窯膛的中心。
時間在等待中緩慢流淌。她目不轉睛地盯著瓷舟中的顆粒,仿佛一位耐心的獵手,守候著獵物露出破綻的瞬間。初始,顆粒在熱浪中安然不動。約莫一炷香後,變化開始了!部分顆粒的顏色逐漸加深,從原先暗褐色帶金屬光澤,向著更深的紅褐色,甚至有些發黑的方向轉變。與此同時,一股極其微弱、卻異常特殊的、混合著金屬腥氣和某種類似硫磺的刺激性氣味,從窯膛的透氣孔中絲絲縷縷地散發出來,鑽進蘇芷晴敏銳的鼻腔。
這氣味……她鼻翼微動,全力分辨著這非同尋常的信息素。這絕非普通泥土或岩石煆燒所能產生!她腦海中飛速掠過父親筆記中的描述——某些含鐵、含錳的硫化礦物或氧化礦物在高溫下,其晶體結構會發生改變,釋放出特征性的氣體!這氣味,這顏色的變化,都強烈地指向了這一點。
煆燒持續了將近半個時辰。待窯溫稍降,她用長鉗取出瓷舟。冷卻後的顆粒,顏色已然固定為一種不均勻的暗紅色與棕黑色混合物,質地也變得酥脆。化學測試的線索,結合煆燒觀察到的確鑿變化與特殊氣味,指向性已非常明確:這些“異色顆粒”的主要成分,應是一種含鐵的氧化物或硫化物礦物,很可能混雜了少量其他金屬礦物。
然而,具體是哪種鐵礦?產自何方?單憑這些,仍如管中窺豹。礦物鑒定,如同識人,不僅觀其形,更要知其源。她需要更宏大的知識圖譜來定位這微小的塵埃。
她洗淨雙手,走向密室一側那排頂天立地的檀木書架。這些書架,是她父親蘇文正畢生心血的沉澱,珍藏了大量關於礦物、地質、織造、顏料乃至各地物產的典籍、筆記和地方誌,許多甚至是孤本手稿。她踮起腳尖,從最高處小心翼翼取下一隻沉甸甸、邊角已磨損的紫檀木匣。打開匣蓋,裡麵是厚厚一疊用牛皮繩紮好的、紙張泛黃發脆的手稿——這是其父在工部虞衡清吏司任職期間,實地考察京畿乃至全國各地礦場、窯口後寫下的筆記,圖文並茂,記錄極其詳儘。
與此同時,她還抽出了《坤輿格致》和幾本專門記述京畿地理物產的誌書。將書稿在寬大的書案上鋪開,蘇芷晴再次沉浸進去。油燈的光暈籠罩著她,將她專注的側影投在身後的書架上,仿佛與那些古老的智慧融為一體。她先快速回顧常見鐵礦物的物理化學特性,與自己方才的觀察結果逐一比對,篩選出幾種可能性較大的礦物:是磁鐵礦?赤鐵礦?褐鐵礦?還是某種特殊的含錳鐵礦?
接著,她將重點放在了父親的手稿上。一頁頁翻過,那些用蠅頭小楷繪製的礦脈圖、描述的礦物性狀、記錄的產地特征、乃至采礦、選礦、煆燒的不同工藝和產生的獨特氣味、顏色變化,都成了她比對驗證的寶貴資料。她的指尖劃過粗糙的紙麵,目光在密密麻麻的字跡與精細的圖譜間穿梭,尋找著能與那“異色顆粒”完美契合的印記。
小主,這個章節後麵還有哦,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麵更精彩!
窗外,天色由墨黑轉為深藍,預示著黎明將至。密室內的燈火,卻依舊亮如白晝。突然,蘇芷晴翻動書頁的手指停了下來!她的目光,牢牢鎖定在手稿的某一頁!那一頁,繪製著京西某處著名官礦的礦脈走向圖。旁邊的注解中,詳細描述了該礦所出產的一種特色鐵礦:“色暗褐帶金屬閃亮,質堅而脆,常與錳土共生,煆之轉深紅,有硫腥氣,宜煉精鐵,亦作赭色顏料之上品……”
“色暗褐帶金屬閃亮”——與“異色顆粒”外觀吻合!
“煆之轉深紅,有硫腥氣”——與煆燒實驗觀察到的顏色變化和那特殊的刺激性氣味高度一致!
“常與錳土共生”——這也解釋了為何焰色反應中可能摻雜了其他元素的乾擾!
“宜煉精鐵,亦作赭石顏料之上品”——點明了其用途,既是重要的軍工原料,也可用於特殊建築或高級顏料!
再看產地:京西!官礦!就在京畿地區!是朝廷嚴格控製的戰略資源!
蘇芷晴的心臟,不受控製地劇烈跳動起來!她強壓住激動,又迅速翻閱其他典籍和誌書,核對京西官礦的種類、分布和特征。所有線索都指向同一個結論!這些混雜在東南沿海海腥泥土中的“異色顆粒”,其最大可能來源,就是京西某處官營礦區特有的、用於煉製精鐵或作為高級赭石顏料原料的富鐵礦!
然而,就在這豁然開朗的瞬間,一個更巨大、更詭異的疑問,如同黑暗中探出的鬼手,猛然攫住了她的心神:
來自東南沿海的泥土中,為何會混雜著京西官礦的礦石粉末?
這兩處風馬牛不相及的地點,何以在這捧微塵中產生了致命的交集?
她緩緩合上典籍,靠在椅背上,閉上雙眼,指尖用力按壓著刺痛的太陽穴。疲憊如潮水般湧來,但大腦卻因為這驚人的發現而異常活躍。答案,似乎呼之欲出,卻又迷霧重重。這捧小小的泥土,所承載的信息,遠比她最初想象的,要複雜、要深遠得多。黎明的微光,已透過密室高處那唯一的、被巧妙偽裝的氣窗縫隙,悄然滲入。新的一天即將開始,而一場更燒腦的邏輯風暴,正在蘇芷晴的腦海中,悄然成形。
喜歡錦衣異世錄之鐵血錦衣衛請大家收藏:()錦衣異世錄之鐵血錦衣衛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