會議室裡,最後一份股權授予協議被簽署完畢,紙張摩擦的沙沙聲歸於沉寂。空氣中卻仍彌漫著一種微妙的、未曾散去的亢奮。陳序沒有宣布散會,他隻是將身體微微後靠,目光掃過桌前每一張熟悉的麵孔。
“獎,論完了。功,也行賞了。”他聲音不高,卻清晰地傳到每個人耳中,“現在,有沒有人想問問,我們下一次的‘功’,該怎麼立?”
短暫的安靜。趙知遠撓了撓他本就有些淩亂的頭發,率先開口:“老板,你這口氣……聽著不像要放假啊?剛打完一場硬仗,兄弟們還指著鬆快鬆快呢。”他話裡帶著技術骨乾特有的直率,也道出了不少人的心聲。
陳序沒直接回答,反而看向顧明:“顧總,你覺得周天明現在,在做什麼?”
顧明推了推金絲眼鏡,鏡片後的眼神冷靜如常:“根據公開信息和零碎情報推斷,他損失了孫正明這枚棋子,短期內在資本市場上也受挫。按照他一貫的作風……應該在舔舐傷口,同時,尋找我們下一個弱點。”他頓了頓,補充道,“一個更隱蔽,也更致命的弱點。”
“更隱蔽的弱點……”陳序輕輕重複了一遍,指尖在光潔的會議桌上點了點,“我們的弱點,是什麼?”
林晚晴微微蹙眉,接過話頭,語氣帶著財務官特有的審慎:“從財報上看,現金流健康,負債率控製在安全範圍。硬要說弱點……我們擴張很快,幾個新項目的投資回報周期存在不確定性。如果對方在這一點上做文章,煽動市場情緒……”
“市場情緒?”趙知遠有些不以為意,“咱們產品賣得好,用戶口碑擺在那兒,怕他煽風點火?”
“老趙,”陳序終於將目光轉向他,語氣平和,“還記得‘閃電科技’是怎麼倒的嗎?僅僅是因為我們的產品比他們好?”
趙知遠一愣:“那倒不是……主要是他們自己資金鏈斷了,加上……”他話沒說完,自己停住了,顯然想起了那場由內部叛徒和外部輿論共同引發的危機。
“資金鏈斷了,是因為孫正明放棄了他們。輿論危機,是因為我們被抓住了供應鏈上的破綻。”陳序幫他補全,“所以,弱點不僅僅在報表上,更在這裡,”他指了指自己的太陽穴,“在我們的思維定式裡。”
他身體前傾,目光變得銳利:“我們剛剛打贏的這場仗,很大程度上,是因為我們預判了周天明的‘預判’。我們利用了他輕敵、他急於求成、他習慣用資本和陰謀碾壓對手的‘定式’。”
顧明若有所悟:“陳總是擔心……他會改變策略?”
“不是擔心,是確定。”陳序語氣肯定,“一頭獅子被羚羊的角頂傷了一次,它下次撲擊時,就會避開那隻角。周天明不是蠢人,吃了一次虧,他就不會再從同一個方向,用同一種方式攻擊。”
“那我們……”林晚晴的聲音裡帶上了一絲憂慮。
“所以,我們不能隻滿足於做一隻角更硬的羚羊。”陳序打斷她,聲音沉穩有力,“我們在複盤,他也在複盤。我們在研究他,他更會不惜一切代價地研究我們。尤其是……”他頓了頓,目光掃過眾人,“研究我。”
這兩個字,讓會議室的氣氛陡然一凝。
“研究……你?”趙知遠有些不明所以。
“這次危機,我們有幾個關鍵決策,精準得不像話。”陳序的語氣平靜得像在敘述彆人的故事,“比如,在所有人都看好那個海外芯片代理時,我堅持啟動國產替代方案;比如,在輿論最洶湧的時候,我力排眾議選擇公開實測而不是私下公關;又比如,”他看向顧明,“顧總,還記得我讓你秘密調查那家瀕臨破產的‘芯創未來’嗎?時間點,是不是巧得有點過分?”
顧明眼神一凜,緩緩點頭:“確實。當時……我以為是您通過某些特殊渠道獲得的信息。”
“特殊渠道……”陳序輕輕笑了一下,那笑聲裡聽不出什麼喜悅,“如果周天明也這麼想,並且動用他的資源去查這個‘特殊渠道’,他會發現什麼?”
眾人沉默。他們當然發現不了什麼,因為根本不存在這樣一個具象的“渠道”。
“他會發現……一片空白。”陳序自己給出了答案,“一個沒有任何合理邏輯支撐,卻總能做出最優化決策的領導者。這,會比任何商業機密都更讓他感興趣,也更讓他……恐懼。”
林晚晴吸了一口涼氣:“他會覺得你……深不可測?”
“或者,他會走向另一個極端——懷疑我擁有某種‘先知’的能力。”陳序的目光變得深邃,“無論是哪種,都會讓他將攻擊的重點,前所未有地集中在我個人身上。他會試圖找出我‘預判’的規律,或者,直接製造超出我‘預判’能力的局麵。”
趙知遠聽得有些頭皮發麻:“這……聽起來怎麼跟科幻片似的?”
“商戰,有時候比科幻片更不講邏輯。”陳序淡淡道,“所以,我們必須變。”
小主,這個章節後麵還有哦,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麵更精彩!
“怎麼變?”顧明言簡意賅地問到了核心。
“第一步,打破我個人的‘決策神話’。”陳序斬釘截鐵地說,“從今天起,任何重大決策,不再由我直接下達指令。成立戰略決策委員會,顧總、晚晴、知遠,還有幾位新提拔的副總裁,都是成員。所有提案,必須經過充分辯論和風險評估,實行投票製,我擁有一票否決權,但……我會慎用。”
“什麼?”趙知遠差點跳起來,“以前不都是你拍板,我們執行得好好的嗎?效率多高啊!”
“然後養成了你們依賴我‘直覺’的習慣?”陳序反問,語氣並不嚴厲,卻讓趙知遠噎住了,“如果有一天,我的‘直覺’不靈了呢?如果周天明製造的局麵,恰好超出了我的‘直覺’範圍呢?到時候,你們怎麼辦?序言科技怎麼辦?”
一連串的問句,像重錘敲在每個人心上。
林晚晴若有所思:“你是想……把決策的風險和壓力分散,同時也避免你個人成為唯一的靶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