幾天後,陳序接到了《商界前沿》雜誌一位資深記者周敏的電話。這份本地財經媒體以敏銳和深度著稱。
“陳總您好,我是《商界前沿》的周敏。”電話那頭的聲音乾練,“我們關注到貴公司的‘序言電源’獲得了諾基亞的認可,這在本地科技圈引起了不小震動。能否約個時間做個專訪?”
陳序略一沉吟,便答應下來。他知道,這是將品牌推向更廣闊舞台的機會。
采訪安排在序言科技的會議室。周敏是位四十歲左右的女記者,目光犀利,問題直指核心。
“陳總,”她打開錄音筆,“據我們了解,移動電源市場已是紅海。序言科技作為新玩家,憑什麼能獲得諾基亞的青睞?”
陳序沒有直接回答,而是將一台樣機推到她麵前:“周記者,在回答之前,您不妨先體驗一下。用您的手機,感受一下從20電量充到80需要多久。”
周敏將信將疑地照做。當她看著手機電量在半小時內飛速攀升時,職業的冷靜被驚訝取代:“這速度……確實顛覆認知。”
“紅海裡,也能開辟藍海。”陳序這才開口,語氣平和而自信,“我們靠的不是價格,是技術壁壘和極致體驗。諾基亞看重的,正是這份能提升其用戶粘性的‘配套實力’。”
周敏追問:“技術壁壘具體指什麼?據我所知,很多廠商都在做快充。”
“光快不夠,還要穩、要安全、要持久。”陳序示意趙知遠。趙知遠言簡意賅地解釋了私有協議、立體散熱和電芯分選的技術關鍵。
周敏邊記錄邊點頭,轉而問道:“我注意到,‘序言科技’成立時間很短。陳總您之前的經曆似乎並非技術出身,如何能快速組建這樣一支技術團隊?”
這個問題有些尖銳。陳序笑了笑,將功勞歸於團隊:“我個人能力有限。關鍵是找到了對的人,並給予了充分的信任和空間。趙工就是我們技術的定海神針。”
他巧妙地避開了個人經曆,強調了團隊和理念。
采訪持續了一個多小時。周敏最後問:“拿下諾基亞隻是一個開始,序言科技未來的規劃是什麼?”
“第一步,站穩配件市場,用產品說話。”陳序目光深遠,“但我們的目標,不止於配件。‘序言’二字,意味著更多可能。”
幾天後,《商界前沿》以《“序言”破局:一個小配件的技術革命與藍海戰略》為題,用整整兩個版麵報道了序言科技。文章詳細描述了產品性能、技術細節,重點分析了其避開價格戰、依靠技術創新打開高端市場的獨特路徑。
報道中引用了陳序的一段話:“市場從不拒絕好東西,隻拒絕平庸。用戶願意為什麼付費?是為解決核心痛點的極致體驗付費。”
這篇報道如同一份權威背書,影響力遠超之前的論壇熱度。陳序辦公桌上的電話開始響個不停。
“陳總您好,我們是xx創投,看了報道非常感興趣,希望能聊聊投資……”
“陳先生,我們是全國連鎖數碼渠道商,想代理貴公司產品……”
甚至還有來自政府部門的工作人員,詢問產品是否申請了本地創新基金。
李國棟拿著厚厚的名片,興奮地彙報:“陳總,主動找上門的渠道商就有十幾家!還有兩家海外貿易公司詢盤!”
林晚晴也注意到,之前接觸過的那幾家苛刻的投資機構,再次發來了郵件,語氣謙和了許多。
陳序站在辦公室窗前,看著樓下繁忙的景象。他知道,媒體的關注將他和個人推向了更廣闊的商業視野。機遇與挑戰,都將隨之升級。
他拿起響起的電話,裡麵傳來一個沉穩的男聲:“陳序先生嗎?我是明遠集團的宋明遠……”
喜歡重生之逆轉商途:從破產到執掌風請大家收藏:()重生之逆轉商途:從破產到執掌風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