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瞻實驗室”的構想剛剛落地,陳序便將一份新的提案擺在了戰略決策委員會麵前。文件的標題簡潔而醒目——《關於與國內頂尖高校共建聯合實驗室的戰略合作方案》,但附件裡那筆堪稱巨額的捐贈預算,讓會議室內的空氣瞬間變得粘稠起來。
趙知遠第一個炸了毛,他幾乎是從座位上彈起來的,手指戳著那份預算表,聲音因為激動而有些發顫:“多……多少?!老陳!你不是在開玩笑吧?這筆錢夠我把‘黑玉’陶瓷基材料的生產線升級三次!夠沈博士那邊再建兩個算力集群!你……你居然要把它‘捐’給學校?這跟把錢扔水裡聽響有什麼區彆?!”
沈雨萱雖然保持著學者的冷靜,但緊蹙的眉頭也顯露出她的不讚同:“陳總,我理解與學術界合作的重要性。但如此巨額的、無特定項目綁定的捐贈,回報周期和產出形式都太模糊了。我們完全可以用項目合作的形式,針對具體課題提供經費,這樣目標更明確,效率也更高。”
林晚晴深吸一口氣,努力讓自己的聲音保持平穩,但財務官的本能讓她無法不感到肉痛:“陳序,這筆捐贈一旦執行,將直接扣減我們本季度的淨利潤,對股價可能產生負麵影響。而且,正如沈博士所說,這種開放式捐贈,缺乏有效的約束和考核機製,資金使用效率無法保障。我們是否需要考慮一個更……保守的方案?”
就連一向沉穩的顧明,也推了推眼鏡,語氣凝重:“陳總,這個決策的風險在於,我們投入了巨額資金,但最終可能隻是為高校的學術論文增加了幾個署名,或者培養出的頂尖人才被其他競爭對手挖走。我們需要一個更令人信服的理由。”
陳序平靜地聽著所有人的質疑,他沒有打斷,直到大家都把話說完,會議室裡重新陷入一種帶著壓力和不解的沉默。他才緩緩站起身,走到窗邊,望著窗外鱗次櫛比的建築。
“各位,”他沒有回頭,聲音清晰地傳到每個人耳中,“你們覺得,我們序言科技,現在最缺的是什麼?是技術?是資金?還是市場?”
趙知遠嘟囔道:“技術永遠不嫌多!尤其是核心技術!”
“沒錯,核心技術。”陳序轉過身,目光掃過眾人,“但核心技術從哪裡來?靠我們關起門來自己研發?是,我們能解決很多應用層麵的問題,就像老趙你把穩壓模塊做得越來越好。但真正的、顛覆性的、能從零到一開創一個時代的技術,有多少是誕生在企業實驗室裡的?”
他走回桌邊,手指點著那份方案:“高校和研究所,才是孕育這種原始創新的土壤。那裡有最聰明、最大膽、最不受拘束的年輕大腦,有探索未知而不必過分考慮即時商業回報的環境。我們要做的,不是去那裡‘購買’現成的技術,那是舍本逐末。我們要做的,是成為那片土壤的‘滋養者’,提前播下種子,並搭建一座橋梁,讓那些最前沿、甚至看起來有些‘異想天開’的想法,能夠順暢地流向我們,被我們的工程化能力和市場洞察所驗證、所孵化!”
沈雨萱若有所思:“您是說……我們不是在‘捐贈’,而是在進行一種……長期的、戰略性的研發外包和人才投資?”
“比那更深入。”陳序肯定道,“我們要建立的,是一種‘共生’關係。我們提供資金、真實的產業場景和海量的應用數據。高校提供頂尖的人才、自由的學術氛圍和前沿的探索方向。聯合實驗室,就是連接這兩端的熔爐。我們要的,不是一篇篇冰冷的論文,而是在這個熔爐裡鍛造出的、能解決我們未來五到十年可能麵臨的技術難題的‘原型解決方案’,以及……那些在實驗室裡就跟我們的產業需求一起成長起來的、未來的頂尖人才!”
他看向趙知遠:“老趙,你不是總抱怨頂尖的材料學博士難招嗎?如果這個聯合實驗室就設在頂尖的材料學院,由我們和教授共同指導博士生,他們的研究方向直接圍繞我們下一代硬件對新材料的需求展開。你覺得,這樣培養出來的人,和我們去社會上招聘的,哪個更懂我們的需求?哪個更能解決我們的實際問題?”
趙知遠張了張嘴,想反駁,卻發現無話可說。這聽起來……確實比單純挖人更有吸引力。
陳序又看向林晚晴:“晚晴,你覺得這筆捐贈是成本。但我認為,這是效率最高、成本最低的研發投入。如果我們自己從頭搭建一個同等水平的基礎研究團隊,需要投入的資金、時間和管理成本,將是這個數字的幾倍甚至幾十倍!而且,還未必能營造出那種自由的創新氛圍。這筆錢,買的是我們通往未來技術製高點的一張‘快車道門票’。”
林晚晴沉默著,快速在腦海中重新計算著這筆賬。如果真如陳序所說,這確實是一種更具杠杆效應的投資。
顧明抓住了關鍵點:“所以,合作模式至關重要。我們必須確保我們的投入,能夠獲得相應的知識產權歸屬、優先轉化權以及人才吸引的優先權。”
本小章還未完,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麵精彩內容!
“沒錯!”陳序讚賞地看了顧明一眼,“這正是談判的核心。我們要的不是冠名權,而是深度綁定。聯合實驗室產生的知識產權,雙方共同所有,但我們擁有優先的、排他的商業化授權權利。參與項目的博士生、博士後,我們必須擁有優先錄用權,甚至可以設立專門的‘序言獎學金’,提前鎖定潛力股。”
沈雨萱的眼神亮了起來,作為研究者,她深知這種與產業深度結合的前沿探索意味著什麼:“如果真能建立這樣的合作模式,不僅能帶來技術突破,更能極大提升我們在學術界的聲譽和影響力,成為吸引全球頂尖人才的磁石。這比任何廣告都有效。”
陳序最後總結道:“諸位,商戰的下半場,是技術和人才的競爭。我們不能隻盯著眼前的產品和市場。我們必須把觸角延伸到技術創新的源頭,與最聰明的大腦為伍,為未來的產業變革做好準備。這座通往學術界的橋梁,現在看起來投入巨大,但它是我們能否在下一個十年繼續領跑的關鍵基石。”
他環視眾人,語氣沉穩而堅定:“現在,對於這份建立聯合實驗室的方案,是否同意進入下一階段,與校方進行具體談判?”
趙知遠重重地吐出一口氣,像是把胸中的糾結都吐了出來,他抹了把臉:“媽的,聽你這麼一說……好像還真是這個理兒。行吧,我同意!不過談判我得參加!我得看看那幫教授是不是真有料!”
沈雨萱點頭:“我同意。這將極大拓展我們的技術視野。”
林晚晴與陳序對視一眼,從他眼中看到了不容置疑的決心和清晰的邏輯,她最終緩緩點頭:“財務上,我會重新評估,確保資金安全和投入產出評估機製。原則同意。”
顧明:“同意。建議立即組建由技術、法務、財務構成的談判小組,製定詳細的合作條款。”
“好!”陳序一錘定音,“那就這麼定了。顧總,你來牽頭談判小組。老趙,沈博士,你們是技術核心,負責評估合作方向和潛在價值。晚晴,你負責把控財務條款。”
當會議結束,眾人離開時,之前的質疑和壓力,大多轉化為了謹慎的期待和躍躍欲試。陳序獨自留在會議室,看著那份方案,他知道,這步棋一旦落下,序言科技的根係將深紮進更肥沃的土壤。這不隻是一筆交易,更是一次對未來的鄭重投資。
他低聲自語,仿佛在回應著冥冥中可能的阻撓:
“周天明,你可以攪動資本市場,可以玩弄輿論……但技術的浪潮,你擋得住嗎?”
喜歡重生之逆轉商途:從破產到執掌風請大家收藏:()重生之逆轉商途:從破產到執掌風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