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陝西、山西、河南……大明各州府,不知又有多少貧苦百姓,要凍斃於這風雪之中了。”
身後的王承恩怔了怔,皇爺今兒個是怎麼啦?咋就突然關心起這個?
他揣摩著聖意,躬身回道:“回皇爺,今歲確實比往年寒冷些。”
“但大明幅員萬裡,偶有凍餓而死之賤民,亦是天道常理,皇爺不必過於憂心!”
“偶有?天道常理?”崇禎微微皺眉,心中升起一股無名火。
這就是古人的思維嗎?視普通人的性命如草芥,這與想象之中完全不同呀!
連身邊這個在後世史書中,以忠義著稱的太監,都覺得百姓的生死“不足掛齒”。
這章沒有結束,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
可想而知,那些高高在上的官員、士紳,又是何等醜陋的嘴臉。
他想起原主崇禎,就是在蠹du)蟲豺狼的包圍下,苦苦支撐越忙越亂。
最終,將大明這艘破船,駛向了無儘的深淵。這讓崇禎黃偉),想起了那句名言。
朝堂之上朽木為官,殿陛之間禽獸食祿,狼心狗行之輩滾滾當道。
王朝末年,日益嚴重的土地兼並,富者田連阡陌,貧者無立錐之地。
加上小冰河時期天災連年,西北大地赤地千裡,餓殍遍野。
活不下去的農民,隻能被迫成為流民,李自成、張獻忠之輩應運而生,勢如燎原。
而關外,還有黃台吉的八旗鐵騎虎視眈眈,屢屢破關入塞劫掠中原……
內憂外患、天災人禍,交織成一張絕望的大網,將大明王朝緊緊纏繞。
更可怕的是,根據前世的記憶,好像就在這幾年,一場恐怖的鼠疫將從山西爆發。
最終蔓延至京師,帶走二十餘萬條生命,京師十室九空防禦形同虛設……
想到這裡,崇禎不由得打了個寒顫。時間!他最缺的就是時間!
滿打滿算,距離曆史上北京城破,隻有不到五年半!
他猛地轉身,不再看那淒迷的風雪,大步流星地走回,溫暖的東暖閣內。
王承恩被他突然的動作,嚇了一跳後連忙跟上。
崇禎重新坐回龍椅,掃過案上堆積如山的奏章,眼中閃過一絲決絕。
他直接將那些求救的、要錢的、彈劾的奏折推到一邊,取過一張空白的宣紙拿起圭筆。
玉製筆杆帶著絲溫潤,借著殘存的肌肉記憶,很自然地握筆寫出一手,銀鉤鐵畫的好字。
崇禎都未抬頭,沉聲吩咐道:“王伴伴,研墨。”
“是,皇爺。”王承恩不敢怠慢,立刻上前,挽起袖子,開始熟練地磨墨。
筆尖落在宣紙之上,他寫的不是奏章批語,而是一份隻有他自己能看懂的——救世綱領。
核心問題:小冰河期天災導致糧食減產,百姓食不果腹民不聊生,流寇四起。
當務之急:搞錢!內帑那幾十萬兩白銀,對任何事都是杯水車薪。
第二,掌兵!必須有一支絕對忠誠的核心武力。
第三,鼠疫!必須提前布局,從多方入手提前規劃,將鼠疫遏製在搖籃裡。
張獻忠貌似已受撫,但據‘記憶’此人不久必反,需提前布局,雷霆剿滅!
左良玉部驕橫,不可輕信,可調秦良玉白杆兵製衡……
然後整頓吏治,清查田畝,推廣高產作物,興修水利……
他寫得飛快,將腦海中紛亂的思緒,和超越時代的知識,化為一個個簡潔的條目。
每一個字落下,他眼中的光芒就堅定一分!既然,上天給了他重來一次的機會。
那他黃偉,不!大明崇禎皇帝朱由檢,就要用這四百年的見識,逆天改命!
王承恩一邊磨墨,一邊偷偷窺視著紙上的內容,以前他從未這麼乾過。
這次,不知為何有種強烈的情緒,催促著他去看那張紙。
炸藥包,鼠疫杆菌,紅薯,土豆,遂發槍,金屬定裝彈,這都是些啥呀?
皇爺寫的字他都認識,可這些是何物件,為啥一個不曾識得?
這……這咋睡一覺醒來,咋就跟換了個人似的?
足足一個時辰後,崇禎疲憊的放下手中圭筆,腦海中不自沉的想著:
“朱由檢,未走完的路朕來走。你救不了的大明,朕來救!這煌煌神州絕不容沉淪!”
喜歡崇禎:世界秩序大明來定請大家收藏:()崇禎:世界秩序大明來定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