退朝後,崇禎回到東?閣,召來內閣四人。
內閣四人,薛國觀、楊嗣昌、程國祥、蔡國用,相繼到場。
因首輔離京,總督勤王兵馬,所以沒來參加,此次內閣會議。
打量著內閣四人,有時候不得不佩服,原主崇禎的識人能力,真是狗看了都搖頭!
薛國觀,貪汙出了名的狠,被彈劾卸任離京時,帶走了幾十車銀兩。
程國祥辭官回南京後,因家裡太窮,連生火的柴都買不起,此人倒是個清官。
蔡國用,一個隻會修城牆的技術宅,對軍事、民生都不太在行。
楊嗣昌就不用說了,孫傳庭、盧象升、曹變蛟的死,他都有不可推脫的責任。
做為兵部尚書,與將軍不合就算了,戰時還專業拖後腿。
等眾人朝拜完,叫王承恩搬來圓凳,供幾人坐下。
崇禎隨即問道:“如今,大明各州府的糧食,食鹽作價幾何呀?”這問題就程國祥懂點。
他隻得起身拱手道:“回陛下,由於韃子入關劫掠,商路不暢,京師糧價略有上漲。”
“一石糧食,約二兩五錢銀子。食鹽價格稍微高了點,價格在每斤一百二十文。”
崇禎聽到食鹽一百二十文錢每斤,便問道:“去年鹽稅收了多少?國庫是否有賬冊?”
程國祥支支吾吾道:“陛下,去年鹽稅,全國實收三十餘萬兩。”
薛國觀恨得牙根癢癢,非要把實話說出來?這不就是把咱幾個,架在火上烤嗎?
果然!聽說隻有三十餘萬兩銀子,崇禎眼神瞬間變冷。
崇禎轉頭怒聲詢問薛國道:“次輔大人,你可知這鹽稅,為何隻有區區三十萬兩嗎?”
薛國觀哪知道這些,貪錢他倒是內行,鹽稅收多少與他何關,那是皇帝跟戶部的事。
支吾了半天,薛國觀才想到,一個比較好的理由。
於是拱手道:“陛下,由於華北去年乾旱,大部分百姓都成了流民。”
“食鹽銷量銳減,鹽稅相對減少,待來年風調雨順,就能多收不少了。”
說完還用衣袖,擦了擦額頭,這就是儒家教出來的人才,一切以空談為主。
崇禎都被氣笑了,要不是現在人手不足,現在就想把這貨給砍了。
將拿在手上奏折,重重的拍到禦桌上,顯然崇禎現在很生氣!
崇禎冷哼一聲道:“既然,次輔大人不知道,為什麼鹽稅這麼少,那朕來告訴你。”
“朝廷去年共計發行七十一萬引,常規鹽引四十八萬引,每引作價八錢銀子。”
“加派鹽引二十三萬引,每引折色一兩二錢銀,合計應是六十一萬兩左右。”
“還有其它鹽稅共計四十萬兩,你來告訴朕,為何鹽稅隻有,區區三十餘萬兩?”
薛國觀做為次輔,下麵人的孝敬,他是沒少拿的。
光鹽稅這一項,國庫應收一百萬兩左右,但七成都進了貪官手裡,朝廷能好才怪了!
程國祥起身拱手道:“陛下息怒,鹽稅的減少,從側麵可以證明,鹽稅急待改進。”
崇禎緩緩道:“此事先放一邊,等抽出時間來,朕再來著手處理此事。”
“此次喚眾卿過來,是想問問京師糧價,漲到二兩五錢銀子每石,你們對此有何看法。”
五個人裡,隻有戶部尚書程國祥,在細細琢磨皇帝的話。
程國祥起身拱手道:“陛下,是不是因戰爭因素,亦或是路途不太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