次日,卯時。
士兵們都被將領,粗暴的叫醒來了。
大部分士兵,都在吃乾糧一種炒米),當然了,將領是不在此列的。
實在不想吃乾糧,但是沒辦法呀!
能找到且能燒的木頭,都燒完了。
在城外集合好後,再次出發前往霸州,多爾袞、嶽托依然走在隊伍前方。
一晚上多爾袞收到的消息,都是霸州城,依然還有守軍在防守。
擔心情況有變,便一早就出發了,出發前,多爾袞右眼皮輕微的跳動了幾下。
兩地之間相距六十公裡,經過一天的正常行軍。
於第二天晚上酉時,抵達霸州城下,見城樓上燈火通明,且有急促的號角聲。
多爾袞想著,這波應該是穩了的。
由於兩天行軍,不管是馬匹,還是士兵都比較累。
所以多爾袞也沒打算發起進攻,而是安營紮寨,準備養精蓄銳明日再攻城。
視線回到崇禎這邊,收到錦衣衛傳過來的情報,韃子大部隊前往了霸州。
於是下令於當日醜時,向留守在後麵的兩千正白旗,發起了騎兵集群衝鋒。
此時,這支押送俘虜和糧草的士兵,剛從涿州城出發不久。
在平原野戰,本來是明軍弱項,在明朝所有軍隊裡,能跟韃子在野外有一戰能力的。
也隻有秦良玉的‘白杆兵’,和早期的關寧鐵騎後期戰損後數量太少)。
祖大壽提著馬朔,一馬當先衝了過去。
不愧是早期的韃子軍,訓練有素,軍事能力確實很強。
看到有人馬衝過來後,立刻就開始結陣防守。
不過我們的祖大將軍認為:一萬對兩千,這波優勢在我!
不管韃子如何結陣,怎麼都不可能打得過的,更何況是裝備精良的關寧鐵騎。
最初的關寧鐵騎,跟韃子軍戰損比,是勉強能達到1:1的。
經過兩個時辰的廝殺,到天光放亮,兩千人竟無一人逃跑。
由此可見,正白旗的戰鬥素養有多高。
韃子早期軍隊,戰死比例在百分之十五之後,才會開始撤退,是撤退不是潰逃。
當戰死比到百份之二十五時,基本上才會全線潰敗了。
而明朝將士,戰死比例則會更低,基本上在百分之五左右,就全線潰敗了。
留守的正白旗兩千人,全都選擇死戰到底,可能也是查覺到了逃跑無望。
此時身著暗金盔甲的崇禎,騎著馬走了過來。
這騷包的盔甲,給崇禎平添了幾分王者之氣。
原本是不打算穿的,但崇禎想想,反正也不衝鋒所性就穿了。
崇禎朝祖大壽詢問道:“戰場打掃完了嗎?戰損情況如何?”
祖大壽騎在馬上,朝崇禎拱手道:“啟稟陛下,我關寧鐵騎戰死,一千七百二十三人。”
“韃子正白旗兩千人,全部戰死,繳獲戰馬一千餘匹。”
“通州被劫走的糧食六十五萬石,人口十餘萬人。”
“斥候方麵的拚殺,我方戰死一百五十七人。”
“斬獲韃子斥候首級,共計五十二顆,另有幾個韃子斥候逃跑。”
聽到這些冰冷的數字,崇禎心都在滴血,這可都是咱大明的漢家好兒郎。
這些數據可不僅僅隻是數字,而是一條條鮮活的生命。
但想到打仗,向來都是要死人的,這一輩人不打完,就會留給後一輩人去打。
崇禎搖搖頭甩掉腦袋裡,那些紛亂的思緒道:“收殮戰死將士的骨灰,送回京師安葬。”
“韃子戰死人員,全部割下首級,用生石灰裹上,朕要全部打包送給多爾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