次日,依然是乏味的早朝,還是些陳詞爛調。
隻是相對於剛來那會,朝堂風氣好了不少,大臣們相互攻訐,黨同伐異少了不少。
儘管崇禎很努力了,依然還是有這種風氣,這也不能怪崇禎不夠努力。
主要是洪武大帝,開了個不太好的頭,允許六科給事中及禦史,可以風聞奏事。
崇禎九年時,也曾下旨不允許,言官假借奏事監察,隨意捏造冤案。
隻是,效果並不太好!畢竟,這風聞奏事之權,都用了兩百多年了,大臣們熟得很!
今日又有言官,參了金聖歎一本,說他賣弄奇技淫巧,驚了祖庭龍脈大禍不遠矣!
崇禎對此很無語,這種氛圍之下,哪個能工巧匠還會自願,為朝廷出工又出力?
崇禎麵色陰沉的詢問:“這位王愛卿,你參金聖歎,可有何依據?”
那王姓給事中左右看看,見無人搭理他,頗為勉強道:“陛下,臣隻是聽京師百姓說……”
崇禎直接揮手打斷道:“從今往後取消,各科禦史、督察院、科道言官,風聞奏事之權!”
“想參任何事情皆可,但若無實證的話,朕會追責到底,視為誣告之罪!”
崇禎又轉頭問馮英道:“馮愛卿,你是刑部尚書,想必《大明律》熟悉吧?”
馮英出班道:“陛下,臣對《大明律》了然於胸,陛下但有所問,臣必能對答如流!”
崇禎滿意的點點頭,挑眉問道:“《大明律》裡,對於誣告如何懲處?”
馮英低頭沉思片刻,想了想道:“啟稟陛下,誣告罪分多種情況,臣稍舉兩例吧!”
崇禎頷首示意其接著說,馮英接著拱手道:“陛下,若誣告他人致笞刑,則罪加二等。”
“若誣告他們致,流、徒、杖罪者,則罪加三等,各罪止於一百杖,流三千裡。”
崇禎撫掌輕笑道:“諸位愛卿,可都聽到了?今後就按此執行,可有異議?”
剛那王姓給事中,出班道:“陛下,風聞奏事乃太祖,賦予各科言官之權力,豈可亂改?”
崇禎嗤笑一聲,冷哼道:“哼!朕在崇禎九年,就曾頒布詔令,彈奸勤俊必事事有據!”
“你們不當回事就算了,如今朕再次重申,今後便不許風聞奏事,你們可聽明白了?”
“王愛卿你且退下,朕不想再強調第二次。若是你們執意如此,朕有的是辦法扭轉過來。”
林欲楫看著皇上與大臣,鬨得不愉快,出班勸道:“陛下,要不您看這樣如何?”
“各科言官、禦史,依然能奏事但不能風聞,首次誣告者降俸三成,臣指降俸並非罰俸。”
崇禎聽得眼神一亮,頻頻點頭道:“好!果然是朕的肱骨大臣,這主意很好!”
“今後,你們想參誰的本皆可,但是前提是找好證據。”
“也彆說朕無情無義,朕給你們兩次糾錯的機會,三次後按誣告論處!退朝。”
散朝後,內閣回了文淵閣,他們還要整理陋規章程,皇上待會肯定會要的。
果然,才過不到兩個時辰,差不多巳時末11點),小太監過來通知內閣議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