進入十一月份後,北方四省皆已大雪紛飛,處處銀裝素裹。
這雪景看似漂亮,然而大明的百姓,還在掙紮著求得生存,寒冬更甚猛虎。
冬季對於窮人而言,就是一個死人的季節,偏遠的村子裡,家家戶戶掛白布。
常常一個州府,能凍死幾百上千人,也僅化成奏折裡,一句輕飄飄的‘民多凍死’!
哪怕盛唐的開元盛世,李白詩中亦寫著:朱門酒肉臭、路有凍死骨。
詩中所寫乃凍死骨,而非餓死骨,相比於饑餓,寒冬便是一場,無法避免的災難。
木柴屬於家中的財產,是能夠拿去賣錢換米的,並不是想燒去砍就有的。
山川河流都是有主的,地主不僅有田,還有大片的山林,柴不是想砍便能砍的。
百姓若想獲取木材,便隻能步行幾十上百裡,去遠離城鎮的,無主山區方能砍柴。
來回動輒三五日,這便有了樵夫這個職業,然而辛苦背下的柴,數量也不會太多。
一擔柴百斤左右,也就能賣個一錢六分銀,這還是因災年,物價上漲才高了些。
這時候,便有人會不明白,為何百姓不多穿些衣服?嗬嗬……
棉衣在這年頭是能去當鋪,換銀子的硬通貨!正所謂,一件傳三代,人走衣還在。
沒有棉衣之人,便隻能將蘆花柳絮,以舂米的方式,將之搗碎後稍入麻衣夾層。
以此來抵禦寒冬,正如杜甫詩中提到:長安一片月、萬戶搗衣聲!
這也是崇禎,大力推行石炭的原因,他實在不忍心,眼睜睜看著百姓凍死。
經過劉澤清大案後,各地士紳原本打算,以暴力手段抵抗,朝廷頒布的新政。
此刻,皆已偃旗息鼓,都蟄伏了起來!魯商商幫,又再次將石炭,運抵了山東各地。
這日天降大雪,濟南城中的街巷間,行人杳無蹤跡。
濟南府惠民局的小二,搓著手哈著白氣打開排門,暗自感歎道:哎呀!真冷呀!
一轉頭,便瞧見門廊下蜷縮著一人,懷中還抱著捧乾草,嘴唇也被凍得發紫。
小二快步上前拍了拍,渾身被凍得發抖之人,輕聲道:“客官,你快醒醒呀!”
這人也不知是睡著了,還是快要陷入昏迷了,經小二這麼一拍驚醒過來。
顫抖著起身道:“不好……不好意思!吸……剛才險些睡著了!”
見人凍得直吸氣,小二連忙扶著他,打趣道:“你這哪是睡著呀!怕不是快凍暈咯!”
“走、走、走!快進店取會暖吧!再站這門廊下,你非凍死在門口不可!”
兩人走入店內,小二從後間提溜了個,新式的小煤爐出來,放在來人的身前。
暖意直衝其臉頰,剛才凍得發抖的人,忍不住深吸一口氣,突然劇烈的咳嗽起來。
小二一拍額頭道:“哎呀!忘記告訴你了,石炭這東西吧!切勿對著它大口吸氣。”
劇烈咳嗽的客人,突然感覺天旋地轉起來,還好小二見機快,一把抄住對方手臂。
陪著不是道:“不好意思,一時疏忽搞忘記了,先扶穩彆動,很快便能恢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