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出大殿,感受到外麵溫暖的陽光,她才發現自己的後背竟已被冷汗浸濕。
但無論如何,陛下態度未變,她懸著的心,總算可以放下大半了。
隨著郭萍的離去,殿內重新恢複了寂靜。
林靖遠緩緩抬起頭,望向那扇剛剛合攏的殿門,年輕俊朗的臉上,那一絲溫和迅速褪去。
銳利鋒芒一閃而過,深沉難測。
他確實對郭萍有很滿意。
她性子安靜,不爭不搶,心思也算通透,在這紛擾的後宮中,如同一株清雅的蘭草,讓他偶爾能得片刻鬆弛。
這份喜愛,並不虛假。
但是,喜愛歸喜愛,他首先是皇帝。
郭萍,終究是郭懷遠的孫女,是那個險些動搖國本的罪臣之後。
即便他知道郭萍在郭家地位尷尬,自幼因庶出身份並不受寵。
與郭家核心利益並非鐵板一塊。
甚至在某種程度上,郭家的倒台反而去了束縛她的枷鎖。
……可血脈的聯係,總像一根細微的刺,藏於心底,難以全然安心。
然而,剛才郭萍的主動求見,她麵上毫不作偽的驚恐,還有謹小慎微的告退……
尤其是郭懷遠離去時,她那番“安心榮養,再無乾係”的囑咐。
通過內侍的耳報神,早已傳入他的耳中。
林靖遠唇角微微勾起一個幾不可察的弧度。
這章沒有結束,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
現在,他沒有這個顧慮了。
一個被連根拔起,永無翻身之日的母族,一個失去了所有外援,隻能全然依附於自己的妃嬪……
這樣的郭萍,反而更讓人放心。
她的存在,不會再與任何朝堂勢力牽扯,她的榮辱生死,完全係於他一人之身。
這朵宮苑中的蘭花,從此隻能在他允許的土壤裡生長,這才真正符合他的心意。
……
叛亂平定後的第七日,是一個天空陰沉的日子。
京城西郊,專用於安葬有功之臣的陵園內,舉行了一場莊嚴而哀慟的葬禮。
這裡安葬的,是在太廟之變中,於翰林院內不屈殉國的官員們。
包括掌院學士李東陽在內的十數位翰林。
他們的棺槨覆蓋著明黃色的綢緞,由禮部官員和內侍小心安置入土。
林靖遠親率留守京師的文武百官,素服臨奠。
沒有繁複的儀仗,隻有肅穆的氛圍和壓抑的悲聲。
當李東陽的棺槨緩緩放入墓穴時,許多幸存的翰林,包括何明風等人在內,再也抑製不住,紛紛跪倒在地,失聲痛哭。
那日的慘狀,同僚們挺直的脊梁和飛濺的鮮血,曆曆在目。
林靖遠站在最前方,親自執紼,為李東陽奠酒三杯。
葬禮之後,林靖遠連下數道恩旨。
追贈掌院學士李東陽為太子太傅,諡號“文貞”。
此諡號,取其“勤學好問曰文,清白守節曰貞”之意。
是對其學問人品最高的肯定。
其餘殉國翰林,皆依品級追贈官位,或加封蔭子。
朝廷撥出專款,厚恤其家人,確保忠烈之後,生活無憂。
最後,林靖遠做了一件讓所有文官士子為之動容的事情。
他親筆書寫了四個遒勁有力的大字。
翰林風骨。
數日後,這塊由禦筆親書的巨大匾額,被鄭重地懸掛於曆經劫難後又修繕一新的翰林院正堂之上。
黑底金字,在陽光下熠熠生輝,仿佛在無聲地訴說著那日的悲壯與堅守。
但是,何明風卻一下子病倒了。
喜歡本想混口飯,科舉連中六元驚陛下請大家收藏:()本想混口飯,科舉連中六元驚陛下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