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明風聞言,頓時有些哭笑不得。
這就是富哥威脅人的方式嗎?
呃,不過他還沒告訴眼前這位富哥……
《誅仙》的下一部什麼時候問世,可是自己說了算的。
畢竟,目前他就是鶴影齋主這件事。
隻有陳坊主和葛知雨知道。
何明風隻得笑著跟馬宗騰揮揮手:“放心吧!”
“我定會寫信!”
看著馬家的馬車遠遠地離去了,何明風才轉身離開,回到縣學繼續學習了。
因為歲考馬上就要開始了。
科考與歲考同屬“院試”範疇,是各省學政主持的省級考試,共同構成對生員的考核體係。
二者是相輔相成的,歲考側重“考察”,即評定等級、決定廩膳待遇。
而科考側重“選拔”,即確定鄉試資格。
因此就算歲考結果是一等,還是需要參加科考,考過了才有鄉試的資格。
歲考結果分為六等,直接影響生員身份與待遇。
一等:廩生缺額時依次遞補,享受廩米補貼。
二等:無升降,但廩生若考此等停發廩米。
三等:維持原狀,屬於“及格線”。
四等:笞責,就是會被用戒尺打手心,附生降為青衣。
五等:廩生降為增生,增生降為附生。
六等:黜革功名,永不錄用。
通過歲考的生員可獲得廩生、增生等身份,享受每月廩米六鬥,並取得參加鄉試的資格。
這一考試直接關係到生員的經濟待遇與仕途起點
正如《儒林外史》所言:“秀才怕歲考,猶如討飯怕狗咬”。
不過,在曆史上也有例外情況,存在繞過歲考或科考的特殊路徑。
例如通過捐錢獲得國子監生員資格,可直接參加鄉試,無需歲考和科考。
或者是蔭監,即三品以上官員子弟憑父蔭入監,同樣豁免考試。
以及貢生的“保送機製”:拔貢、優貢,是由各省學政選拔品學兼優的生員,直接推薦為貢生,可跳過科考參加鄉試。
比如清代就曾規定,大省每屆選拔六名優貢,中省四名,小省兩名,經朝考後可授予知縣等官職。
但是這種好事很難輪到武縣這種偏遠的地方。
還有一種身份名叫“副貢”,就是鄉試中雖未中舉但成績優異者,可入國子監為副貢,下次鄉試無需再考科考。
不過這些所謂的“綠色通道”也被當時非議過,例如捐納監生被視為“金錢買功名”。
在清代的時候,禦史就曾多次彈劾其“破壞科舉清流”。
這也是為什麼許多人家哪怕有錢,也不願意去捐納監生的緣故。
無他,出身不硬,名聲不好。
由於歲考由朝廷委派的各省學政主持,每年巡視全省,按府為單位設立考場,避免生員長途跋涉。
慶州的歲考時間已經被安排到過年後的二月了。
到時候慶州府下轄的所有縣學、州學生員,需攜帶廩生保結和戶帖,按規定日期到府城報到參加歲考。
崔教諭本以為過年前能讓他的學生們參加完歲考。
沒想到省學政還是給安排到年後去了,頓時就有些焦慮。
過完年,正是鬆懈的時候,怎麼就給排到過完年後去了!
縣學裡麵的學子也都是喜憂參半。
有些人和崔教諭想法一樣,恨不得立馬就考完歲考,好能讓人鬆口氣。
另一些人更盼望能安安穩穩過個年,年後再回來考歲考。
不過對於上麵都已經排好了日子,崔教諭也沒有其他的什麼好辦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