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明風剛舉步踏入門房,立刻就被守著門房的人攔住了。
何明風抬眼一看,是一個上了年紀,身材略有些發福的男人。
他耷拉著眼皮,慢悠悠地盤問道:“哪兒來的?找誰?可有文書嗎?”
男人語氣中帶著一絲京城小吏特有的慵懶和審視。
何明風恭敬地遞上“歲貢生文書”和“入學勘合”。
男人接了過來,仔細查驗了印信和日期。
特彆是看到“慶州歲貢”幾個字時,眉頭微不可察地挑了一下。
“哦,新來的歲貢生啊。”
男人態度緩和了幾分,但是語氣還是一副懶洋洋的樣子。
“你喚我老張就行,我在國子監守門房已有二十年了。”
此時老張把何明風交上來的東西都還給了何明風,說到這裡,他自己不由得感慨了一下。
自己曾經還是小張呢,慢慢地就變成了老張。
“進去吧,順著中軸線往裡走。”
“過了太學門,右手邊那排廂房就是‘典籍廳’。”
“先去那兒登記造冊、驗明正身、領取號牌和學規。”
“多謝老張。”
何明風謝了句。
老張聽到這句話,還好心地指點了何明風一句。
“進去後嘴甜點,手腳麻利點,那些書辦老爺們可不好伺候。”
“哎!”
何明風立刻點頭,轉身就繼續往前走了。
老張在何明風轉身時,小聲嘀咕了一句:“嘖,這後生看著倒是沉穩。”
“比前些天那個鼻孔朝天的東夷生強多了。”
何明風耳力好,聽到這句話,腳步微微一頓。
原來藤原信早就已經來國子監報到過了。
奇怪了,那他怎麼又出城了……
何明風甩甩腦袋,這事兒也和他沒什麼關係。
他還是先把自己這攤事兒處理完好了。
何明風抬頭往前走,映入眼簾的,是一條筆直而深邃的甬道。
青石板鋪就的地麵,曆經無數士子的步履打磨,光滑如鏡,倒映著兩側參天的古柏。
那些古柏虯枝盤結,鬱鬱蒼蒼。
濃密的樹冠在頭頂交織成深邃的穹窿。
空氣清涼而靜謐,彌漫著一種混合了鬆柏清芬、陳年書卷墨香以及歲月沉澱的獨特氣味——這是屬於文脈聖地的呼吸。
何明風不由得想起前世去故宮、天壇、和國子監的那些記憶的碎片。
雖然兩者樣貌不同,但是時光交錯,憑空讓何明風生出幾分恍惚之感。
何明風腳步輕快,走到甬道的儘頭。
映入眼簾的是一座雄偉的三門琉璃牌坊。
中央門洞上方,“太學”二字遒勁有力,在陽光下熠熠生輝,無聲地宣告著此地的至高地位。
牌坊之後,眼前的景色豁然開朗。
一片宏闊的廣場呈現眼前。
廣場的中央,辟雍殿的圓形重簷攢尖頂傲然聳立,殿前環繞的圓形水池。
即為泮池。
這泮池可比何明風在武縣縣學見到的大上許多了。
也建的宏偉不少。
水清澈見底,倒映著殿宇的巍峨身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