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靖遠聽得感興趣:“何為‘損耗率動態模型’?”
何明風攤開手,詳細解答道:“此模型非憑空臆測,乃基於曆史數據。”
何明風伸出手指:“一則詳查曆年各節點實際損耗記錄。”
“二則尋找環境變量,實時監測河道水文、天氣狀況。”
“三則考慮人為因素權重,評估該節點吏治過往記錄、人員配置。”
“四則明確運輸工具狀態,漕船新舊、載重、維護情況等。”
何明風最終舒展開一隻手:“五則探訪倉儲條件,明確各倉庫容量、防潮防盜措施。”
一眾官員聽得目瞪口呆。
葛夫子欣喜地捋了捋胡子。
老杜那個家夥,生生說讓自己千萬在辯論會上向著他那忘年交小友說話。
現在看來,都不需要他開口了。
林靖遠也聽得若有所思。
何明風繼續說道:“綜合此多維變量,於每一節點啟運前,運用推演動態核定該段合理損耗率上限。”
“抵達下一節點時,嚴格核驗實際損耗。”
何明風說到這裡話音一冷:“若遠超模型核定上限,則立刻鎖定該段負責人,啟動徹查。”
“嚴究是河道淤塞、漕船失修,還是人為貪瀆。”
“責任到段,精準追責,令蠹蟲無所遁形!”
何明風的聲音鏗鏘有力,每一個字都如同重錘,敲擊在眾人心頭。
“如此,方能變糊塗賬為明白賬,變粗放攤派為精準追責。”
“以數據為眼,以模型為尺,層層剝繭,揪出吞噬國帑民膏的真正碩鼠。”
“此乃‘經世致用’之術,亦需‘聖學’所倡之‘明察’、‘求是’精神為根基,二者在此,方為知行合一。”
寂靜!
死一般的寂靜!
整個彝倫堂仿佛被按下了暫停鍵。
所有人都被何明風這前所未聞的“損耗率動態模型”和“節點精準計量”方案震住了!
這已遠超空泛的義理之爭,直指解決漕弊的核心。
就是精準定位、量化追責!
工部尚書齊放雙眼精光爆射,激動得胡須微顫。
在漕糧運輸一事上,工部真是有苦難言。
每每漕糧少了,總有人推諉。
說是漕船有問題。
什麼觸礁翻船了,導致漕糧少了。
明明漕船他們已經革新了許多了,還是被一群人把最後理由推到船上去!
如今按照何明風所說的來,隻要考據每一段的水運環境,便知道水中是否有如此多的“礁石”。
困擾工部多年的漕弊,竟被一個監生以如此清晰、新穎的思路點破。
幾個務實派官員眼中滿是震驚與激賞。
連根基派中不少人也露出深思之色。
“好!”
林靖遠頓時一拍扶手,激動地站了起來。
“妙啊!這真是個好法子!”
“何明風,朕命你把這個法子詳細寫出來!”
雖說他聽得一知半解,但是也能聽懂何明風的話是什麼意思。
若是把漕運河段分化成一段段,記錄好每段的狀態。
前後節點也記錄清楚,確實就知道是哪一段出問題了。
若是那一段的負責人找不出一個合理的理由,那必然就是有鬼了!
就算……退一萬步來說,還是不能徹底清除漕運弊病。
但是至少能敲山震虎,敲打敲打某些人,讓他們的手彆伸那麼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