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明風迅速掃過題目,心中稍定。
“為政以德”是經典老題,他平日深思熟慮。
第二道《尚書》題更是直擊德政與天命、民心的核心。
算是正中他的研究領域了。
至於詩題……何明風略一思忖。
一般都說春柳、夏柳,秋柳這個意象在詩文中不算常見,若想在眾多答卷中脫穎而出,還需要一定的巧思。
何明風先是想了一會兒,沒有急於落筆。
最重要的便是破題。
破題是八股文的第一股,要求用最精煉的一兩句話,通常不超過兩句。
點明題目主旨的核心比喻關係,並隱含題目的核心論點。
何明風盯著試卷紙上的這句話。
對於此題,關鍵在於抓住兩個核心要素。
一個為本體,一個為喻體。
“為政以德”便是本體,“北辰居其所而眾星共之”則為喻體。
何明風的思緒飛快地運轉著。
德政的效果如何通過北辰的意象體現出來?
核心在於“德”為根本,“居其所”是狀態。
而最後的“眾星共拱)之”則是結果。
思索一番後,何明風研磨好墨,在草稿紙上鄭重地寫下了這破題之句。
“聖王端拱無為,而化行若北辰之奠極焉。”
這句話看似簡簡單單,實則蘊含了多層含義。
“聖王”一詞,直接點明施行“為政以德”的主體便是最高統治者,君王。
扣住了“為政”的施政者身份。
“端拱無為”的“無為”二字,則是整個破題句的點睛之筆。
“無為”並非是什麼都不做。
在何明風這句破題之句中,是指不依靠嚴刑峻法、權謀機巧去強力驅使臣民,而是依靠道德感化。
這正是精準點出了“為政以德”的核心方式——以德感召而非以力壓迫。
直接點明了“德”是根本手段。
後半句“而化行若北辰之奠極焉”則是將德政的感化效果比作北極星奠基於天極所產生的現象,即眾星自然環繞。
完美對應了“眾星共之”的結果。
何明風破題的巧妙之處就在於緊扣了核心比喻。
為下文留足了空間。
探討德政為何能產生“無為而眾歸”的效果。
下麵的承題、起講、四比八股都將圍繞“德為何能化行”、“如何端拱無為”、“北辰奠極何以引眾星”等核心問題展開深入論述。
因為有三天時間,作答確實不著急。
何明風心中打好腹稿,做好了每句話的措辭,才在草稿紙上洋洋灑灑寫下了這道四書題自己的作答。
一整日下來,餓了就啃幾口冷硬如石的烙餅,嚼幾口鹹肉,灌幾口冷水。
雖說何明風帶了炭爐,但是空間實在太小,實在容易引燃物品。
加上炭爐冒出的煙霧也影響答題。
所以萬不得已之下,何明風不打算動用炭爐。
也就等一天到了傍晚,去水缸取水的時候,何明風才點上炭爐,燒點熱水喝,衝些炒米糊糊飽腹。
號舍內沒有如廁的地方,每個號筒十幾間號舍排成一排)儘頭設有屎號。
若是去的話,需要向看守本排號舍的號軍報告,由號軍陪同一起前往。
屎號都是旱廁,臭氣熏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