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明風頓了頓,繼續說道:“至於‘力壓群雄’,在下更不敢當。”
“鄉試掄才,乃為國選士。考官慧眼,取的是經世致用之文,匡時濟世之策。”
“在下所作文章,不過是儘己所學,抒己所見,不敢有絲毫懈怠僥幸之心。”
“能忝列解元,是主考大人及諸位考官對拙文立意、觀點的認可,亦是在下勤學苦思的一份回報。”
說著,何明風定定地看向李崇義:“學問之道,貴在求真務實,豈因出身寒微而自輕,又豈因家世顯赫而自傲?”
“我等讀書人,當以才學論高下,以品行定優劣。李兄以為然否?”
何明風這番不卑不亢、有理有據的回應,贏得了不少舉子的暗自點頭。
能坦然承認出身卻不自卑,格局遠超李崇義的狹隘攻擊。
周子安眼中流露出明顯的讚賞。
見攻擊未能奏效,李崇義也話鋒一轉,帶著明顯的酸意。
“就我所知,鄉試第二名周子安周兄,第三名張世昌張兄。”
“兩個人一個是考了許多年,另一個,則是少年英才,吏部侍郎大人家的公子,府上延請了不少名師。”
“他們都沒能奪得解元之名,你……難不成是有什麼門路?”
這話一出來,整個席麵瞬間安靜了一霎那。
李崇義這個意思,話裡話外在說何明風和考官有什麼牽連似的。
這話極其無禮,帶著赤裸裸的惡意揣測。
一些舉子麵露不悅,但礙於張世昌麵子,沒有出聲。
何明風眼神微冷,但語氣依舊沉穩:“李兄此言差矣。聖賢有雲:‘英雄不問出處’。”
“功名隻論文章,不論門第。明風家貧是實,然家人自幼教導‘貧賤不能移’,唯有苦讀聖賢書,以求不負平生誌。”
“若論‘門道’,在下的門道,便是心存敬畏,勤學善思。”
周子安適時接話,溫言道:“何解元此言至理!學問之道,貴在自悟與持恒。”
忽然,一個體格不輸於巴圖爾的舉子,像是忍不了了似的,猛地一拍桌,聲如洪鐘:“李崇義!你這話什麼意思?”
“考場上見真章,何解元這是憑本事拿的解元!”
“你在這陰陽怪氣,指桑罵槐,是輸不起還是怎地?”
他氣勢洶洶,嚇得李崇義臉色發白,連退兩步,不敢再言。
張世昌臉色微變,忙起身打圓場:“吳兄息怒,李兄也是心直口快,並無惡意。”
此人名叫吳允謙,身材魁梧,性格豪爽耿直。
雖看著五大三粗的,卻酷愛讀書,尤其推崇有真本事的人。
“今日同年歡聚,莫要傷了和氣。”
“何兄才學過人,我等有目共睹,來來來,大家共飲此杯!”
馮子敬坐在另一桌,看著何明風這桌的情況,眼神閃爍,不知道在想什麼。
張世昌敬過一杯酒後,眼珠一轉,計上心來。
重新倒了一杯酒,端著酒杯走到何明風麵前,換上一股親熱的語氣:“何兄,方才都是誤會。”
“你我同年,正當互勉。何兄少年解元,才驚四座,來年會試、殿試,想必更是手到擒來?”
“不知何兄可有誌於那‘連中三元’的千古佳話?”
此言一出,滿座皆驚。
“連中三元”是科舉史上鳳毛麟角的至高榮耀,難度登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