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一期的《玉撰錄》上市了。
封麵依舊精致,是威廉親自畫的大作。
隻不過標題下的副標題變成了“生活風物誌”,暗示著不同以往。
畢竟之前《玉撰錄》中也有關於美食之外的文章,但是都不曾有過單獨的副標題。
現在加上這個副標題,也意味著《玉撰錄》開始慢慢轉型了。
起初,老讀者們以為是尋常美食雜誌,買來一看,頓時驚呆了。
“哇,這次的雜誌真是大變樣啊!”
“嘿,這殘碑考據有點意思,沒想到城南破廟還有這等來曆!這次算是長見識了!”
有人一臉驚喜,恨不得立刻就去城南的廟宇看看。
“燕北奶茶竟是這個味兒?看得我都想嘗嘗了!”
有人看著看著肚子就饞了。
“東市鬼秤!對對對,我就被騙過!這篇文章寫得太實在了!”
還有人不住地點頭,一臉義憤填膺!
“這……這是《玉撰錄》?怎麼還談起漕運政策了?”
“不會吧?!這漕運政策的文章,我沒看錯吧?竟然是鶴影齋主寫的?”
“鶴影齋主難不成也來京城了?!”
有讀者興奮地大喊了出來。
旁邊還還有幾個人聽聞後一臉迷茫:“鶴影齋主,那是誰?”
“這你都不知道?!”
自有人前來給不知道鶴影齋主的人科普鶴影齋主究竟是何許人也,順便又安利了一波《誅仙》。
“真羨慕你還沒看過《誅仙》,好看的緊,趕緊去看看吧!”
更多的人是想看看鶴影齋主寫了什麼,於是翻開了那篇文章。
驚呆所有人的下巴,不同於之前鶴影齋主寫的修仙誌怪小說,他這次寫的竟然是一篇略帶尖銳的時評!
《京畿漕運新策利弊淺析:兼論市井小民生計之困》。
這篇文章並未直接攻擊朝廷政策,而是從漕糧改道後。
京城碼頭力夫、沿途腳店、相關小商販的生計受到影響切入。
用身邊實例,平實懇切地論述了新政策在宏觀效率之下,對個體造成的衝擊。
最後還委婉提出了一些補償和疏導的建議。
因此篇文章觸及了當下許多京城百姓和商戶的切身利益,又寫得有理有據,角度新穎。
瞬間引發了巨大共鳴和討論。
茶樓酒肆裡,人們不再隻聊哪家菜好吃,開始爭相議論漕運新政的利弊,朝廷該如何體恤小民。
“鶴影齋主說得在理啊,官府不能光顧著效率!”
“是啊,我二舅就是碼頭上扛包的,如今活少了一大半!”
“但這新策確實省了運費和時間,也是為國庫省錢了……”
“省錢也不能不管老百姓死活啊!”
出乎所有人的意料,這一期雜誌,因其內容的現實性和爭議性,銷量暴增。
甚至引發了洛陽紙貴的效果。
人們第一次發現,一本雜誌竟然可以如此貼近生活,引發他們的思考,甚至參與討論。
而更讓葛知雨沒想到的是,征稿啟事的效果如此之快,如此之猛。
幾天後,葛知雨懷著忐忑的心情,來到那家代為收稿的書坊。
剛進門,掌櫃的就一臉苦笑又興奮地指著櫃台後麵一個大竹筐:“葛姑娘,您可來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