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縣裴晗親自督辦為何明風修建會元坊的事宜。
選址在石塘村入口處,正對官道。
崔教諭則負責撰寫碑文,將何明風的科考經曆和文章評語刻於碑上。
曾經教過何明風的林夫子和王夫子被奉為上賓,到處講述何明風年少時的勤學故事。
莫說武縣,整個慶州府的各大書院紛紛邀請他們去講學,一時間兩位夫子名聲大噪。
育賢私塾更是門庭若市,眾多家長帶著孩子前來報名,指名要進會元公曾經讀書的學堂。
剩下的朱小寶等學子壓力巨大。
他們的同窗已是會元,自己卻連秀才都不是。
一個月後,會元坊修建完成。
揭幕那天,全縣有頭臉的人物都來了。
裴知縣親自題寫“文冠天下”四個大字,刻在牌坊正中。
石塘村這個往日寧靜的小村莊,一下子成為四方矚目的焦點。
畢竟連中了小三元,又中了解元和會元,這已經是千載難逢的事情了
夜晚,石塘村裡搭起戲台,連唱三天大戲。
何家擺開流水席,宴請四方鄉鄰。
戲台上唱著《狀元及第》,台下人人滿麵紅光,仿佛是自己家中出了會元。
在這片歡騰中,陳氏常常望向北方,心中默念。
小五,家裡一切都好,你安心準備殿試,莫要牽掛……
……
石塘村的歡慶持續了整整一個月。
而中了會元後的京城,何明風那裡也沒閒著。
連日來,請帖如雪片般飛來。
王公貴族的宴請和詩會,各地商會的邀約,絡繹不絕。
然而何明風卻直接大門一關,婉拒了所有應酬,閉門謝客。
他要專心準備即將到來的殿試。
至於殿試,那自然還是最好找葛家人請教。
何明風特地備了一些禮物,前往葛府拜訪葛夫子和葛知衡。
葛夫子和葛知衡都是科場前輩,兩人都曾經曆殿試,他們的指點對何明風而言彌足珍貴。
葛府門房見是何明風,立刻恭敬地引他入內。
穿過幾進院落,來到後宅書房,葛夫子已在那裡等候。
“學生拜見夫子。”
何明風恭敬行禮。
葛夫子笑容滿麵地扶起他:“明風不必多禮。”
他打量著何明風,眼中滿是讚賞:“聽說你推了所有宴請,專心備考,很好。”
“不被虛名所累,方成大器。”
不多時,葛知衡也下朝回府,三人便在書房中詳談起來。
“殿試與鄉試、會試大不相同。”
葛知衡開門見山地說:“它不淘汰考生,隻決定最終排名。”
“但正因如此,壓力反而更大。”
葛夫子點頭接話:“殿試考的是策論,題目多關乎時政。”
“陛下可能親臨考場,甚至親自閱卷。”
“所以不僅要文章寫得好,更要懂得殿試的規矩和禮儀。”
何明風認真聆聽,不時發問:“請問夫子,策論寫作有何要訣?”
“策論貴在‘明體達用’。”
葛夫子捋須道:“既要有經義根基,又要有實用價值。”
“切忌空談泛論,要言之有物,切中時弊。”
“最忌諱的便是那些堆砌辭藻卻無實質內容的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