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日。
晨光剛漫過皇城的琉璃瓦。
十二歲的小皇帝林靖遠穿著明黃色常服,坐在禦座旁的紫檀小幾後。
—案前八位列坐的讀卷官。
吏部尚書郭懷遠一身緋色官袍,垂首喝著手中的茶水。
禮部尚書李硯山則端著茶盞,目光卻時不時掃向殿外。
兩人身後的侍郎、禦史們,或低頭翻卷,或交換眼色,連空氣都透著緊繃。
“陛下,按祖製,讀卷官需從三百份殿試策論中遴選十份‘進呈卷’,再由陛下欽定鼎甲。”
李硯山放下茶盞,聲音四平八穩,卻先朝郭懷遠瞥了一眼。
林靖遠點點頭,心裡門兒清。
如今丞相之位空懸許久。
郭、李兩派不僅把家中孫女和女兒送到了後宮中。
現在看來,也把殿試當成了爭奪丞相之位的前哨。
郭懷遠想推自己人當狀元,為後續執掌中樞鋪路。
李硯山則要借文臣嫡係的名次,穩固文臣集團的話語權。
至於試卷本身的好壞,倒成了次要的。
林靖遠暗暗捏緊了拳頭。
這兩個老狐狸,著實可惡。
不過林靖遠麵上不動聲色,還是一片懵懂之色。
“兩位尚書可要替朕把好關,為朝廷選出真正的棟梁之材才是。”
郭、李兩位尚書聞言,紛紛拱手作揖:“臣等謹遵陛下旨意。”
……
卯時三刻,郭懷遠率先打破沉默。
“此文提出清查田畝、改革稅製,實乃經世致用之良策。”
郭懷遠指著其中一份試卷,聲音洪亮:“當評優等。”
李硯山立即反駁:“郭大人此言差矣,變法改製,豈是兒戲?倒是這份試卷。”
他拿起另一份:“恪守聖賢之道,強調禮法治國,方為上品。”
林靖遠坐在上首,打了個哈欠。
對著兩個老臣揮揮手:“兩位尚書,你們且先去挑。”
“挑好了再呈給朕看。”
說著,林靖遠站起身來,伸了個懶腰。
往禦案下麵走去,開始好奇地翻看其他被郭、李二人淘汰的一些文章。
這些,在郭、李二人排不上名次,他們隻關心前十名的人。
後麵的自有其他侍郎和禦史排名。
林靖遠翻了翻,忽然看到一個熟悉的名字。
何明風??
林靖遠猛然想起來,對了!
何明風可是考中了會元!
聽說他之前在慶州的時候就已經是小三元了。
來到京城又中了解元和會元。
林靖遠看著不遠處爭執的郭、李二人,心中頓時有了主意。
他拿起何明風的這篇對奏,然後悠哉悠哉地走去了內殿。
回到內殿,林靖遠打開何明風寫的文章,認真地看了起來。
其實若他說,自古以來,文無第一,武無第二。
狀元不過是看當今皇帝個人的喜好,以及各方衡量出來的結果。
若讓他說,咳咳咳……這些文章都是極好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