若是知道自己的子孫麵臨如此局麵,該作何感想?
不過,好在之後便沒有發生什麼意外事件了。
何明風也不知道林靖遠是怎麼去處理這些事情的。
但不論怎麼處理,都不是他一個小小的翰林院編修能過問的。
於是,後續大半年時間,何明風一直老老實實待在實錄庫中編書。
沒再管其他的。
……
這日,何明風從翰林院回京,正好路過一家茶樓。
何明風從茶樓旁匆匆走過,絲毫沒有聽到二樓的爭執聲。
這家茶樓是士子們最愛聚集的地方。
二樓臨窗的桌案上,龍井的霧氣嫋嫋升起,混著桌上攤開的書頁墨香。
本該是討論經史的雅境,此刻卻圍著一圈人,手裡捧著本封麵印著櫻花的小冊子,爭論得麵紅耳赤。
“你們看這《東瀛風雅鈔》裡寫的‘物哀’。”
“‘櫻花七日謝,猶抱枝頭香’,這才是真性情!”
“哪像咱們中原文人,見了落花隻說‘無可奈何花落去’,透著股遮遮掩掩的世故。”
穿青布長衫的年輕士子張硯生把小冊子往桌上一拍,語氣裡滿是推崇。
對麵坐著一個老儒,聞言氣得吹胡子瞪眼:“荒謬!”
“花謝本是自然之理,咱們講‘生生不息’,是存著盼春的心。”
“東瀛人卻盯著‘凋零’不放,這是喪誌之言,你竟還當寶貝!”
“李老先生這就是固執了。”
另一個士子接過話頭:“藤原信先生在樓上講‘忠君死節’,說東瀛武士為君主赴死,眼都不眨,這才是‘純粹’。”
本小章還未完,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麵精彩內容!
“咱們中原倒好,官員遇事先想退路,哪有半分剛烈?”
這話一出,爭論聲更響了。
誰也沒注意,樓梯口站著個青布長衫的男子,手裡握著把繪著櫻花的折扇。
正是這股“東瀛風”的始作俑者,藤原信。
他看著樓裡爭論的場景,嘴角勾起一抹不易察覺的笑,轉身走上三樓雅間。
雅間裡,《東瀛風雅鈔》的刊印坊主正等著他。
“先生,這月的雜誌又賣空了,不少官員家的公子都來預定,連內閣學士家的小少爺都買了三本。”
坊主笑得眼睛都眯了,遞上賬本。
“還有幾個塾館想請您去講一講關於東瀛文化的一些事兒呢。”
藤原信接過賬本,翻了兩頁,眼神裡滿是滿意。
大半年前,他在《玉饌錄》投稿,本想借著雜誌鼓吹東瀛文化。
本來那主編願意收他的文章,但是後來不知怎麼回事。
卻又收緊了投稿審核。
凡涉東瀛的文章,必查史實、核立場。
他見《玉饌錄》走不通,乾脆自己湊錢辦了這本《東瀛風雅鈔》。
因為之前《玉饌錄》爆火了,後來有不少人跟風也開始發行雜誌。
名字取“東瀛風雅”,既顯格調,又能吸引追求新奇的士子。
內容上避開敏感的軍事情報,專談文化、美學。
卻在字裡行間藏著“東瀛優於中原”的暗線。
“講學的事,先應下城南的那家塾館。”
藤原信放下賬本,折扇在掌心輕輕敲擊。
“那裡的士子多是年輕子弟,心思活泛,容易聽進去。”
喜歡本想混口飯,科舉連中六元驚陛下請大家收藏:()本想混口飯,科舉連中六元驚陛下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