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時的倭軍,在連番打擊下,已是驚弓之鳥。
開城守將自知野戰不敵,便將所有兵力收縮回城內,企圖依靠開城堅固的城防做困獸之鬥。
李驚風再次祭出了火炮利器。
數十門重炮被集中起來,對著開城城牆的一段進行了持續數日的猛烈轟擊。
城牆在炮火中顫抖,磚石剝落。
最終,一段近二十丈的城牆在震天動地的轟鳴中轟然坍塌!
“全軍進攻!”
李驚風長劍指向缺口。
蓄勢已久的聯軍精銳,如同潮水般從缺口處湧入城內。
城內爆發了更為殘酷的巷戰。
逐屋爭奪,寸土必血。
大盛將士的悍勇,高麗義軍的複仇之火,與倭寇絕望的瘋狂,在開城的大街小巷中激烈碰撞。
血戰持續了兩天一夜,當最後一股負隅頑抗的倭寇在城守府被殲滅,象征著倭寇占領的旗幟被從城頭扔下,換上大盛龍旗和高麗王旗時,整個開城沸騰了!
幸存的高麗百姓從藏身之處湧出,淚流滿麵,歡呼聲響徹雲霄。
“大盛萬歲,萬歲!”
“多謝王師救我們於水火之中!”
“我高麗將永遠追隨大盛!”
……
開城光複的捷報,以八百裡加急的速度,被送往尚在義州的高麗國王李熙行在。
也飛向了遙遠的大盛京城。
在義州那座臨時充作王宮的簡陋府衙內,年邁的高麗國王李熙,顫抖著雙手,聽完了使臣聲淚俱下的稟報。
當聽到“開城光複,倭寇儘數被殲”時,他猛地站起身,老淚縱橫,仰天長歎。
“列祖列宗在上!不肖子孫李熙……終於……終於等到這一天了!”
他片刻不願停留,立刻下令擺駕,前往剛剛光複的開城。
數日後,李熙的車駕抵達滿目瘡痍卻又煥發著生機的開城。
李驚風率領聯軍主要將領,在城門外迎候。
李熙不等內侍攙扶,自己顫巍巍地走下馬車,一眼便看到了站在隊伍最前方,甲胄染塵卻英氣勃發的李驚風。
他疾步上前,竟不顧國王之尊,對著李驚風便要行大禮。
李驚風眼疾手快,連忙雙手托住:“殿下不可!此乃臣等份內之事,萬萬受不起殿下如此大禮!”
李熙緊緊抓住李驚風的手臂,淚水再次湧出,聲音哽咽,幾乎語無倫次:“李將軍!若非將軍與天兵神勇,我高麗……我高麗已亡矣!”
“此乃再造之恩,形同父母!”
“寡人……寡人代高麗百萬黎民,謝過將軍!”
“謝過大盛皇帝陛下!高麗舉國,永世不忘大恩!”
當晚,在簡單修繕過的原高麗王宮偏殿內,李熙設下盛宴,款待李驚風及聯軍有功將士。
席間,李熙親自執壺,為李驚風斟滿酒杯,雙手奉上,情真意切。
所有高麗大臣無不感懷涕零,頻頻向大盛將領敬酒致謝。
經曆了亡國之痛,此刻的重聚與勝利,顯得尤為珍貴。
與此同時,開城光複、兵臨漢城的捷報,也如同一聲春雷,在大盛京城炸響。
紫宸殿內,當捷報宣讀完畢,整個朝堂先是一片寂靜,隨即爆發出熱烈的歡呼!
連日來因戰爭帶來的沉重壓力,仿佛在這一刻得到了徹底的釋放。
年輕皇帝林靖遠,猛地從龍椅上站起,臉上洋溢著難以抑製的激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