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隆城頭,原本飄揚著五顏六色的商業旗幟,如今卻被一麵麵暗紅色的戰旗所取代。這些戰旗上繡著猙獰的獸頭圖案,散發出令人膽寒的獸罡氣息,仿佛在向世人宣告著日耳曼軍團的強大與威嚴。
伽爾巴率領著他的軍團,風塵仆仆地抵達了這座位於萊茵河畔的重鎮。儘管經過了漫長的行軍,士兵們都疲憊不堪,但伽爾巴卻沒有絲毫的遲疑。他深知時間緊迫,必須迅速采取行動,才能在這片土地上站穩腳跟。
一到科隆,伽爾巴便展現出了他的鐵腕手段。他雷厲風行地指揮著軍團,開始了急速的擴張。士兵們被他的決心和果斷所激勵,紛紛振作精神,投入到緊張的工作中。
軍團的營帳如雨後春筍般迅速搭建起來,武器和裝備也被有序地分發下去。伽爾巴親自視察了每一個營地,確保一切都按照他的計劃進行。他的身影在營帳間穿梭,他的聲音在士兵中回蕩,他的命令如同軍令一般,無人敢違抗。
在伽爾巴的嚴格要求下,日耳曼軍團的擴張速度異常迅猛。他們迅速占領了科隆周圍的戰略要地,建立起了堅固的防線。同時,伽爾巴還派出了偵察部隊,深入周邊地區,收集情報,為下一步的行動做好準備。
他毫不猶豫地發出命令,要求那些原本駐守在科隆及其周邊地區的舊部立刻返回。這些士兵們對他忠心耿耿,接到命令後,毫不猶豫地收拾行裝,踏上歸途。
與此同時,他那“沃登之子”的名號在日耳曼各部落中廣為傳頌。這個響亮的稱號代表著他的勇敢、智慧和領導才能,讓人們對他充滿了敬仰和信任。許多日耳曼部落的勇士們聽聞他的號召,紛紛慕名而來,希望能在他的麾下效力。
不僅如此,還有一些對尼祿統治心懷不滿的傭兵也被他的魅力所吸引,決定加入他的陣營。這些傭兵們身經百戰,經驗豐富,為他的軍隊增添了強大的戰鬥力。
麵對如此眾多的兵源,伽爾巴展現出了他卓越的軍事組織能力。他巧妙地將這些新舊力量打散,重新組合,使之相互融合,形成一個緊密的整體。然後,他將這些士兵們整編入日耳曼軍團的框架之中,讓他們迅速適應新的編製和指揮係統。
在伽爾巴的精心組織下,軍團的兵力如滾雪球般迅速增長。短短時間內,原本規模不大的軍隊竟然膨脹到了五萬餘人!如此龐大的兵力,讓伽爾巴的軍團聲威大震,成為了一支令人畏懼的力量。
整編完成後,一場殘酷而緊張的戰前訓練隨即拉開帷幕。校場上,喊殺聲震耳欲聾,仿佛要衝破雲霄。新兵們在老兵們嚴厲的督導下,一絲不苟地磨合著陣型,熟悉各種戰法。
校場上塵土飛揚,汗水和塵土混合在一起,形成了一種獨特的氣味,彌漫在空氣中。同時,隱隱的血腥氣也若有若無地飄散著,讓人不禁想起戰爭的殘酷。
伽爾巴親自站在校場的高台上,他的目光如鷹隼般銳利,審視著每一個士兵的表現。他對訓練的要求極其嚴苛,任何一個小的失誤都逃不過他的眼睛。他要打造的,是一支在即將到來的內戰中能夠以雷霆萬鈞之勢碾壓敵人的虎狼之師。
是夜,伽爾巴與普通軍士一同在營地用完簡單的晚餐,正巡視營房,感受著這支日益龐大的軍隊脈搏。忽地,他身側空間一陣微不可察的漣漪蕩漾,一道熟悉的身影悄然浮現,青衫磊落,正是自巴黎瞬移而至的呂師囊。
“呂先生星夜而來,必有要事。”伽爾巴目光一凝,揮手屏退左右,將呂師囊引入中軍大帳。
呂師囊也不寒暄,直接切入正題:“將軍用兵神速,威震萊茵。呂某此番前來,是帶來了蒙古王子托雷的口信。”他頓了頓,觀察著伽爾巴的神色,“托雷王子表示,蒙古帝國對即將發生的羅馬帝國內部事務,原則上可持中立立場。”
伽爾巴眼中精光一閃,深知這“中立”二字背後的分量。“條件?”他直截了當。
“條件便是,”呂師囊緩緩道,“待將軍成功取得羅馬大位之後,須正式承認並保障蒙古帝國目前在西歐、中東等地已有的一切權益,包括通商特權、勢力範圍以及已獲得的領土。換言之,蒙古希望將軍的新政權,能延續乃至鞏固他們現有的利益格局。”
這條件在伽爾巴聽來,並非不可接受。與蒙古帝國的潛在威脅相比,尼祿才是眼前必須鏟除的障礙。他幾乎沒有任何猶豫,痛快應承:“可!請呂先生轉告托雷王子,隻要蒙古保持中立,不介入我與尼祿之爭,待我入主羅馬之日,不僅承認蒙古現有權益,更可在羅馬城內,劃出一塊專屬領地,作為蒙古帝國與新時代羅馬友好通商的永久見證!”
此言一出,既是對蒙古要求的滿足,也暗含了伽爾巴對未來帝國版圖與外交格局的野心。呂師囊微微頷首,深知這份承諾將在未來的歐亞大陸激起怎樣的波瀾。科隆的軍營中,一場影響深遠的三分協議,就在這夜色中悄然達成。
喜歡林衝君請大家收藏:()林衝君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