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耳曼軍團五萬鐵騎如洪流般湧向羅馬,然而通往榮耀的道路上布滿了荊棘與陷阱。
伽爾巴的大軍剛越過萊茵河,進入羅馬核心領土,原本開闊的平原逐漸被丘陵與林地取代。羅馬人早已料到此路,他們並未選擇在平原上與這支氣勢正盛的軍隊決戰,而是利用複雜的地形和精良的工事,織就了一張死亡之網。
01佛拉米尼亞大道的伏擊
前鋒軍團一萬人在通過佛拉米尼亞大道一段峽穀時,首次遭遇了重創。兩側山崖上突然滾下無數擂木巨石,截斷了首尾。緊接著,如雨的標槍和箭矢從隱蔽的工事後射出,這些武器專為破甲而製,即使日耳曼士兵裝備精良,也在突如其來的打擊下損失慘重。
軍團試圖結陣防禦,但道路狹窄,陣型難以展開。這時,埋伏在側翼的羅馬輕步兵如獵豹般衝出,他們手持短劍和盾牌,三人一組,默契配合,精準刺殺試圖組織反抗的日耳曼軍官。這場伏擊短暫而激烈,待伽爾巴的中軍趕到時,羅馬軍隊已如潮水般退去,隻留下滿地狼藉和死傷者。
02沼澤與森林的困局
隨後幾日,類似的襲擊不斷上演。羅馬軍隊充分展現了其高超的軍事技藝和戰術紀律。他們從不戀戰,往往在給予日耳曼軍團一次沉重打擊後便利用對地形的熟悉迅速撤離。
最凶險的一次發生在托斯卡納地區邊緣的一片廣闊沼澤與密林交界地帶。伽爾巴的主力在這裡陷入了真正的困境。羅馬工兵提前破壞了本就稀疏的堅實道路,並將日耳曼向導引向絕路。軍團的重型裝備和輜重車隊深深陷入泥沼,動彈不得。
與此同時,藏身於林中的羅馬輔助兵團——主要由來自邊境行省、熟悉此類地形的射手組成——從遠處不斷騷擾射擊。而當日耳曼士兵憤怒地衝入森林試圖近戰時,他們卻發現敵人化整為零,利用林木的掩護進行著高效的遊擊戰,讓習慣了方陣對決的日耳曼勇士有力無處使。
03羅馬城內的激烈爭執
當伽爾巴的軍團在泥濘與冷箭中艱難前行時,羅馬城內的元老院已亂作一團。緊急會議的氣氛充滿了火藥味。
主戰派以年邁但鷹派作風顯著的元老科爾涅利烏斯·多拉貝拉為首,他捶打著座椅扶手,聲音嘶啞:“我們應當在台伯河畔構築最後防線!調用所有可用的軍團,甚至武裝市民!羅馬的尊嚴不容踐踏!伽爾巴不過是個叛亂的蠻子,在真正的羅馬城牆麵前,他必將碰得頭破血流!”
投降派的代表,貴族普布利烏斯·克勞狄烏斯則麵色蒼白地反駁:“尊嚴?看看前線送回來的戰報!我們的軍團在節節敗退!伽爾巴的軍隊如同野獸!堅守隻能換來屠城!談判,現在談判還能為羅馬保留一絲元氣!曆史上並非沒有先例!”
還有一派則寄希望於超自然力量,顫巍巍地提議立即舉行盛大的祭典,祈求戰神瑪爾斯直接顯現神跡,擊退來敵。
維吉爾冷眼旁觀著這場爭吵,他深知元老院的效率。在尼祿耳畔低語幾句後,他悄然離開喧囂的議事廳,開始部署更為實際的計劃——確保皇帝的安全。
04維斯塔神殿的最後避難所
當伽爾巴的先頭部隊終於突破重重阻撓,兵臨羅馬城下,甚至可以望見城牆上的守軍慌亂的身影時,維吉爾當機立斷。
他率領一隊最忠誠的禁衛軍,護衛著麵色灰白、精神瀕臨崩潰的尼祿皇帝,穿過混亂的街道,直奔維斯塔神殿。這座古老的建築不僅是聖火的守護地,其石質結構也相對堅固,更承載著羅馬國運的象征意義,是暫時的避難所。
神殿的聖女們,包括克勞迪婭,早已接到消息。她們肅立在門前,聖火在身後靜靜燃燒。當尼祿踉蹌著踏入神殿時,沉重的青銅大門在身後緩緩關閉,將城外的喊殺聲暫時隔絕。
維吉爾站在門內,望向窗外羅馬城漸起的煙塵。他知道,真正的考驗才剛剛開始。神殿或許能暫時提供庇護,但羅馬的命運,早已不在元老院的爭論之中,而取決於城下即將到來的血與火的碰撞。
帝國的心臟,正在野蠻人的重擊下,微弱地跳動著。
喜歡林衝君請大家收藏:()林衝君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