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2章 李漁誇讚,天人之姿_科舉:染布郎之子的狀元之路_线上阅读小说网 
线上阅读小说网 > 曆史軍事 > 科舉:染布郎之子的狀元之路 > 第122章 李漁誇讚,天人之姿

第122章 李漁誇讚,天人之姿(1 / 2)

轉眼又是一個旬休。

學堂內,氣氛卻比往日更加肅穆。

李漁正襟危坐,手中捧著一本不知翻了多少遍、書頁已然泛黃的《程文集》。

“今日,我們不講經義,不談史鑒,隻說程文。”

“所謂程文,便是你們府試、院試,乃至將來府試、會試的敲門磚。”

“文章做得好,平步青雲;做得不好,縱你滿腹經綸,也隻能是皓首窮經。”

他目光掃過下麵一張張稚嫩的臉龐。

“此篇《民為邦本論》,乃是弘治十五年府試的解元之作。”

“其破題之精,承題之穩,起講之妙,皆是爾等楷模。都聽好了……”

李漁開始逐字逐句地剖析文章。

“‘民為邦本,本固邦寧’,此八字破題,穩如泰山,引《尚書》之言,開宗明明義,無可挑剔……”

堂下的孩子們聽得如癡如醉。

這篇文章對他們而言,不啻於天書。

但在李漁的講解和宋河時不時的“翻譯”下,他們仿佛也窺見了一絲文章大道的玄妙。

宋河也在聽,但他沒有像其他人那樣奮筆疾書。

他眉頭微蹙,似乎在思考著什麼。

當李漁講到“故善為政者,必先安其民;安民之道,惟在足其食、暖其衣、輕其賦……”時,宋河的手突然停了。

他舉起了手。

這個小小的動作,瞬間吸引了所有人的目光,包括講台上的李漁。

在官學,舉手提問早已不是什麼新鮮事。

但在此刻,在李漁講解他最為推崇的程文時舉手,意義卻截然不同。

“宋河,你有何疑問?”

李漁停下講解,和善地問道。

他並不覺得宋河是在搗亂,這孩子求知若渴,他提出的問題,往往能切中要害。

宋河站起身,先是對著李漁躬身一禮,才開口道:“先生,學生有一惑。”

“此文立意高遠,論證詳實,確是佳作。但通篇皆言‘如何安民’,談及‘足食’‘暖衣’,卻未曾深究‘食’從何來,‘衣’在何處。”

“文章大談‘輕賦’,可若國庫空虛,邊防不固,盜匪橫行,又何談安民?”

“學生以為,此文更像是空中樓閣。說得都對,卻無一字可真正落地。它隻告訴為政者‘應該做什麼’,卻沒有說‘要怎麼做’。”

“若考生隻會寫這等錦繡文章,他日為官,恐是百姓之禍。”

話音落下,整個學堂死一般的寂靜。

周小胖張大了嘴,手裡的毛筆滴下一大團墨汁,染黑了剛抄寫的段落。

劉二狗等人更是麵麵相覷。

宋河這是在質疑解元公的文章?還說這是禍國殃民?

這膽子也太肥了!

李漁也愣住了。

他怔怔地看著宋河,渾濁的老眼中,先是閃過一絲錯愕,隨即被一種前所未有的光芒所取代。

多少年了?

他教了多少學生,批了多少文章,從未有人能跳出程文的窠臼,從“實務”的角度去審視一篇範文!

足其食,食從何來?是農桑,是水利,是商貿流通!

暖其衣,衣在何處?是紡織,是稅收,是產業聚集!

輕其賦,國庫何為?是如何開源節流,如何在不傷民力的情況下,充盈國庫,以強兵,以安邦!

這些,是一個十歲孩童能想到的問題?

“好!說得好!”

李漁猛地一拍講台,非但沒有生氣,反而放聲大笑起來。

“哈哈哈哈!說得太好了!紙上談兵終覺淺!我輩讀書人,若隻知引經據典,堆砌辭藻,與那書櫥何異!”


最新小说: 大秦萬年之赳赳老秦 魂穿大唐:開局便被長樂賴上了 惹我?首富我閨蜜,攝政王我義兄 大明:我是朱標他舅 1946:係統綁定,家族傳奇 巔峰神豪傳 無敵下山,先斬白月光 仙帝回歸遊都市 醫道狂徒:校花的貼身神醫 重生誰還戀愛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