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記得,三歲那年發高燒,家裡沒錢請郎中,是隔壁的王嬸連夜跑了幾十裡山路,去鎮上抓了藥,才救回他一條小命。
他記得,五歲那年鬨饑荒,家裡揭不開鍋,是村東頭的李大爺,偷偷塞給他娘半袋子地瓜乾。
他甚至記得,平日裡對他家最苛刻的裡正周大鐵,也曾在他爹打獵被巡山隊抓住時,出麵擔保,隻罰了幾文錢了事。
這個村子,貧窮、落後,村民們有私心,會算計,但他們骨子裡,卻有著最原始的善良。
宋河深吸一口氣,對著眾人深深鞠了一躬。
“各位叔伯嬸娘,各位鄉親,謝謝大家今天能來。”
“我能有今天,不是我宋河一個人的本事。是爹娘的養育,是先生的教導,更是各位鄉親鄰裡這些年的幫襯。”
“我記得,小時候家裡窮,是大家夥兒東家一碗米,西家一個饃,才沒讓我們一家餓著。”
“這份情,宋河記在心裡,一輩子都不會忘。”
他的話不華麗,卻很真誠。
台下的村民們安靜下來。
一些上了年紀的老人,眼眶有些濕潤。
他們想起了以前宋家的艱難,也想起了自己那些微不足道的幫助。
那時候誰也沒想到,這個瘦弱多病的孩子,將來會有這麼大的出息。
宋河看著周大鐵,再次拱手:“特彆是裡正大伯。”
“我記得,每次村裡分救濟糧,您都沒有落下我們家。”
“您是裡正,要管著一村人的吃喝拉撒,您有您的難處,小子都懂。”
周大鐵渾身一震,渾濁的老眼裡閃過一絲複雜的情緒。
他沒想到,這個孩子竟然把什麼都看得這麼透徹。
是啊,他是看不起宋河他們家。
但,他是裡正,要管著一村人,吃喝拉撒!
如果,對誰都有憐憫之心,他自己的日子,怎麼過?
他板著臉,哼了一聲,卻沒反駁,隻是默默端起酒碗,喝了一大口。
宋河環視眾人,聲音提高了幾分:“今天,借著這個機會,我還有件事要宣布。”
“我已經在青州城裡買下了一座宅子。過些時日,我們一家就要搬去城裡住了。”
這句話,激起了千層浪。
“啥?去城裡住?”
“我的乖乖,在城裡買宅子?那得多少錢啊!”
村民們炸開了鍋,議論紛紛。
羨慕、嫉妒、震驚,種種情緒交織在一起。
最震驚的,莫過於宋老三和何氏。
夫妻倆瞪大了眼睛,傻愣愣地看著自己的兒子,嘴巴張得能塞下一個雞蛋。
買……買宅子?
他們怎麼不知道?!
何氏一把抓住宋老三的胳膊,指甲都快掐進肉裡了:“當家的,我……我是不是聽錯了?”
宋老三也是一臉懵逼,他喃喃道:“沒……沒錯啊……兒子是這麼說的……”
錢呢?哪來的錢?
難道是這幾個富家公子送的?那可萬萬使不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