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章 重重迷霧_我說的你信嗎?_线上阅读小说网 

第3章 重重迷霧(1 / 1)

邊三輪摩托車突突地駛進隴西縣城,排氣管的聲音在狹窄的街道上顯得格外響亮。車子在不算寬敞的街道上穿行,路麵有些地方是坑窪的柏油,有些地方裸露著土石,車輪過處,會帶起一些浮土,混著路邊小攤飄來的烤饃和鹵肉的煙火氣,迎麵撲在臉上。

路兩邊是些高矮不齊的平房,灰撲撲的牆麵,間或有些兩層的小樓。電線杆子歪歪扭扭地立著,扯著亂七八糟的電線。雜貨鋪、麵館、修車攤子挨挨擠擠,門臉大多不大,看著有些年頭了。行人不多,節奏慢吞吞的,有幾個老漢蹲在牆根底下曬太陽,眯著眼看我們這輛吵人的邊三輪經過。

“就快到了,我家在老街那頭,清靜點。”老史在前頭說著,熟練地拐進一條更窄的巷子。他看起來三十出頭,寸頭,皮膚是常年在戶外曬出的古銅色,身板結實,握著車把的手臂肌肉線條清晰,正是年富力強的時候。

耗子坐在摩托車上,雙手死死抓著車鬥邊緣,指關節發白。自從上車後,他就沒怎麼說過話,臉繃得像塊石頭,隻有眼珠子偶爾轉動,掃視著這片對他來說完全陌生的天地。

車子在一條僻靜的巷子深處停了下來,停在一扇斑駁的木門前。

老史家是個典型的西北四合院,土牆高聳,門樓低矮。推開吱呀作響的木門,裡麵倒還算寬敞。院子當間有口老井,井口磨得光滑。一棵老大老大的桃樹杵在院角,枝葉不算茂盛,但虯枝盤曲,遮出一片陰涼。一個看起來挺利索的婦女正在灶房門口忙活,見我們進來,衝老史點了點頭,又朝著我們倆笑了笑,回頭繼續切菜。這應該是老史的媳婦。

老史把我們讓進靠東的一間廂房。房子低矮,土炕就占了半間屋,炕上鋪著葦席。靠窗擺著一張掉漆的八仙桌,兩把條凳。

“先歇歇腳,喝口水。”老史給桌上的粗瓷茶壺裡抓了一大把茶葉,又拎起桌腿旁的暖瓶給壺裡填滿了水,說話間就給我們倒了兩碗滾燙的茶水。

耗子接過碗,沒喝,放在桌上,雙手搓了把臉。他抬起頭,看著老史,眼神沉重。

“史哥,”他開口,聲音沙啞,“兄弟我這回……栽大了。”

老史沒接話,眼神沉穩地看著耗子,等著下文。

“我哥水生,還有我婆娘秀秀,”耗子提到秀秀名字時,聲音不易察覺地顫了一下,“被一夥狠人扣下了。那幫人……指名要一件東西。”

他頓了頓,腮幫子的肌肉繃緊了一下:“見不到,怕是……凶多吉少。”

老史眉頭微皺,目光在我和耗子之間掃了個來回,這才緩緩開口:“東西,在咱這地界?”

我接過話頭,身子往前傾了傾:“史大哥,不瞞你說,我們現在就像沒頭蒼蠅。隻知道對方要的東西,可能跟曆史上咱這一帶的汪家有關。但具體埋在哪兒,這茫茫黃土高原,跟大海撈針沒區彆。”

我拿出貼身藏著的《坤輿萬川考》,小心地放在桌上:“我們現在唯一的指望,就是這本書,還有本地可能流傳的一些老話、老記載,哪怕隻是個大概方向也好。”

老史盯著那本泛黃的古書看了幾秒,略一沉吟:“成。明天一早,我帶你們去縣裡檔案館,找我一個在那乾活的老朋友。他管著那些舊檔,興許能翻出點啥。”

……

不久,天色剛剛擦黑,老史媳婦撩開門簾,探進頭來招呼:“飯好了,都過來趁熱吃。”

我們跟著老史進了北屋。方桌上已經擺好了飯菜:每人麵前一大海碗熱氣騰騰的手擀麵,麵條寬窄均勻,看著就筋道。中間擺著幾樣下飯菜——油汪汪的炒土豆絲,乾煸得焦香撲鼻的辣椒,一碟清亮酸爽的漿水蘿卜,還有一小盤切得厚實的鹵肉,醬色濃鬱,實實在在。

“嫂子,太麻煩你了,弄這麼些菜。”我趕緊開口,心裡過意不去。耗子也擠出一個笑,跟著說:“就是,史哥,嫂子,給你們添大麻煩了。”

老史媳婦用圍裙擦著手,臉上帶著樸實的笑:“麻煩啥呀,都是現成的家常菜,就怕你們吃不慣咱這窮地方的粗茶淡飯。”

“嫂子您太客氣了,”我連忙擺手,“這看著就香,我們在上海可想不著這麼地道的西北味兒。”

老史已經拿起筷子,招呼我們:“行了,都彆愣著了,動筷子。到了這兒就跟到自己家一樣,沒啥好菜,就管飽。”

我們這才坐下,拿起筷子。耗子對著老史媳婦招呼:“嫂子,您也忙活半天了,一起吃。”

“你們吃你們的,甭管我,灶上還有呢。”她說著,又轉身出去了。

我們默默地吃著。飯菜味道確實很足,土豆絲脆生,辣椒夠勁,漿水蘿卜酸爽解膩,鹵肉也燉得入味。但此刻吃在嘴裡,卻都有些食不知味,心裡的石頭太重,再好的飯菜也壓不下去,隻是為了維持體力而機械地吞咽著。

一夜無話。

第二天,老史弄了輛自行車,馱著我去了隴西縣檔案館,這個單位在一棟舊樓裡,光線昏暗,空氣裡飄著一股子紙張發黴和灰塵混合的味兒。老史找的朋友姓周,是個頭發花白、戴著厚眼鏡的乾瘦老頭。他聽說我們是老史帶來的,沒多問,直接把我們領進了一間堆滿檔案架的房間。

小主,這個章節後麵還有哦,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麵更精彩!

“《鞏昌府誌》、《隴西縣誌》……還有些沒編目的手抄本、碑拓,都在這邊了。自己看,彆弄壞了。”周老指了指幾個書架。

“一定一定,感謝”,顧不上說多的,客氣了一句我就一頭紮進了紙堆裡。

我的指尖小心地避開那些泛黃紙頁上脆弱的裂痕,目光一行行掃過密麻麻的文字,偶爾在一些模糊的刻本插圖上稍作停留。

“汪世顯”、“鞏昌總帥府”、“隴西王”……我默念著這些名字,像在無邊無際的沙灘上裡撿拾散落的珠子,試圖把它們重新串起來。

通過這些支離破碎的記錄,一個曾經顯赫無比的家族輪廓,漸漸在我腦中清晰起來:

金末亂世,梟雄並起。汪世顯憑借軍功成了金國最後一任鞏昌節度使。蒙古鐵騎南下,他做出了歸降蒙古王子闊端的決定。是貪生怕死?還是審時度勢?史料語焉不詳。

投降,帶來了意想不到的榮華。汪家一躍成為蒙元初期漢地最顯赫的世侯——“鞏昌都總帥”,開府建衙,權勢熏天。子侄輩如汪德臣、汪惟正等人,也讓汪家的權勢如烈火烹油。

但盛極而衰是鐵律。元朝坐穩江山後,鞏昌總帥府的地位被一點點削弱,到了明朝,這個家族似乎就悄無聲息了。

在翻閱中,我注意到一個地名被反複提及——貴清山。誌書裡說,汪家的祖塋在徐家坪,那地方緊挨著貴清山。山南麵,有重要的驛站“熟羊寨”,還有鹽井。有個叫汪惟正的汪家後人,曾“按部至漳”巡查到漳縣),還寫過一篇《祈雨文》,裡麵提到了“漳源靈湫”——看來貴清山的水脈在他們眼裡很重要。那些元代摩崖石刻……等等,還有關於“斷澗仙橋”的記載,旁邊用小字注明了“隆慶元年鞏昌總帥府經曆汪瀾監修”,這倒是明朝的物件了,並非元代。但所有這些碎片信息,似乎都隱隱說明汪氏與這座山有著超乎尋常的關聯。

我在筆記本上記下了厚厚一疊,線索很多,汪家的曆史也很清晰,它們和貴清山的地理交織成一張大網,我站在網中央,卻找不到那根能提起整個網的線頭。那個被封印的“龍眼”,它到底在哪?貴清山如此之大,具體地點在哪裡?

抱著複印來的一大摞資料回到老史家,已是傍晚。耗子迎上來,眼裡帶著詢問。我搖搖頭,把資料放在八仙桌上,疲憊地坐下。

“咋樣?。”耗子急切地問。

“汪家的曆史是摸到點邊了,”我揉了揉發脹的太陽穴,指著筆記上反複出現的那個詞,“而且,所有的線索,好像最後都隱隱約約指向一個地方——貴清山。”

我頓了頓,眉頭皺得更緊:“但這山太大了,線索也太散了,就像一把沙子,看得見,抓不住。具體在哪,還是沒頭緒。”

夜幕徹底籠罩了隴西。院子裡,老史的媳婦在收拾碗筷,遠處傳來幾聲狗吠。廂房裡,昏黃的光暈隻能照亮桌子這一小片地方。

我和耗子對坐著。那份焦灼,像這西北夜裡的寒氣,一絲絲地從腳底往上冒,鑽到骨頭縫裡。

水生和秀秀的臉,還有林念郞那冰冷的威脅,在這種絕對的安靜和等待中,變得格外清晰,壓得人幾乎喘不過氣。

喜歡我說的你信嗎?請大家收藏:()我說的你信嗎?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


最新小说: 病嬌學姐又發瘋?趕緊抱住親一口 我的手術刀,斬斷基因鎖 讓你修五菱宏光,你改裝航母? 歸鄉崛起:我在青山村當首富 重生囤幣,比特幣首富之路 大醫淩然:開局神醫係統激活 要成為最強戰士的我覺醒了召喚師 內娛教母重生九零,港商大佬超旺她 重生2002從收小龍蝦開始 西安西安古城密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