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到略顯嘈雜的宿舍,張浩還沒回來,隻有另一個室友戴著耳機在打遊戲。蘇楊鬆了口氣,他現在需要一點安靜的空間。
他小心地反鎖了宿舍門,拉過自己的椅子坐下,仿佛進行某種儀式般,從口袋裡掏出了那塊在古玩市場淘來的玉佩。
它依舊灰撲撲的,沾著市井的塵埃。蘇楊去洗手間接了一盆清水,又找來了軟毛牙刷和一點洗手液,極其耐心地開始清洗。
清水很快變得渾濁。他一遍遍衝洗,用指腹細細摩挲著玉佩的每一個角落,感受著那粗糙原始的雕工和玉料本身的溫潤質地。漸漸地,覆蓋其上的灰黃色沁色被洗去大半,露出了玉佩原本的底色——是一種內斂的青黃色,雖然不算頂級玉料,但質地看起來頗為細膩油潤。
而更重要的是,在清洗的過程中,蘇楊清晰地“看”到,縈繞在玉佩上方的那團”溫和、純淨的乳白色氣息“,似乎也隨之變得”更加清晰、更加活躍“了一些。它不再隻是靜靜懸浮,而是如同擁有呼吸般,緩緩地、有節奏地流轉著,散發出一種令人心安神寧的波動。
清洗完畢,他用柔軟的毛巾仔細擦乾。玉佩握在掌心,觸手微涼,但很快便與體溫同化,傳來一種潤澤感。
蘇楊深吸一口氣,閉上眼睛,嘗試著集中精神,將意念緩緩沉入掌心,去感受那團乳白色的氣蘊。
起初並無異樣。但當他排除雜念,心神徹底寧靜下來後,一種奇妙的感覺漸漸浮現。
一股極其細微、卻無比清晰的溫和暖流,真的從緊貼掌心的玉佩中滲透出來!它不像熱水那般滾燙,而像是陽光曬暖的溪流,帶著一種難以言喻的生機,順著他的手臂經絡,緩緩向上流淌,最終彙入他的大腦和四肢百骸。
連續幾天頻繁使用“氣運之眼”所帶來的那種隱隱的、仿佛腦仁被掏空的疲憊感,以及太陽穴時不時的抽痛,竟然在這股暖流的浸潤下,以肉眼可見的速度減輕、消退!
仿佛乾涸的土地得到了甘霖的滋潤,一種難以言喻的舒適和清明感重新回歸。
同時,他發現自己眼中的世界似乎也發生了一絲微妙的變化。之前那些無時無刻不在衝擊他視覺的、雜亂龐大的氣運信息流,此刻似乎變得溫順了一些。它們依然存在,但不再那麼具有侵略性,他對這些信息的過濾和承受能力明顯增強了。
“這玉佩……竟然真的能溫養精神,補充我使用能力所消耗的‘能量’?”蘇楊猛地睜開眼睛,看著掌心這塊看似平平無奇的玉佩,心中充滿了巨大的驚喜和震撼!
這無疑是一個裡程碑式的發現!
這證明了他的能力並非完全無法掌控,其帶來的負麵效應精神消耗)是可以被彌補的!而且,這個世界確實存在著能夠與他能力產生共鳴的“寶物”!這為他未來的道路指明了又一個方向——尋找更多類似的、蘊含特殊氣蘊的物品,或許能讓他更好地駕馭這雙眼睛,甚至……變得更強?
他毫不猶豫地找出一根紅繩,小心翼翼地將玉佩串好,然後貼身戴在了脖子上。玉佩貼上皮膚的瞬間,那股溫和的暖意再次傳來,雖然微弱,卻持續不斷,仿佛一個無形的能量源,默默滋養著他的精神,讓他始終保持著一種頭腦清明、神清氣爽的狀態。
能力的“續航”問題得到初步解決,似乎也刺激了能力本身的新一輪成長。
蘇楊很快發現了新的變化。
他現在不僅能更清晰地分辨氣運的顏色、形狀、濃度,偶爾,在凝視某個人或某種氣運特彆強烈的現象時,還能捕捉到一些更加模糊、破碎的“意象”或“信息片段”。
比如,他看到一位匆匆走過的學長頭頂財運金光頗盛,在那金光閃爍間,他仿佛瞬間“看”到了一個模糊的、像是建築設計圖紙的虛影一閃而過。
又比如,他看到一位被濃鬱粉色桃花雲籠罩的室友,在那桃花雲翻湧時,他似乎隱約“看”到了兩個風格迥異的女孩的模糊笑臉交替出現。
再比如,他看到一位教授頭頂深藍色的文運中透出些許灰敗之氣,同時閃過一個被退回的牛皮紙信封的意象。
這些意象來得快,去得也快,支離破碎,難以捉摸,更像是一種潛意識層麵的直覺投射,而非清晰穩定的視覺信息。他無法主動控製它們何時出現,也無法保證其絕對準確,但這無疑讓他的“氣運之眼”看到了更深層次的東西。
下午有一節他選修的《民間民俗學》。授課的是一位姓吳的老教授,據說學識極為淵博。蘇楊戴著玉佩,感覺精神飽滿,便也去了教室。
走進教室,他習慣性地看了一眼講台後的吳教授。隻見老教授頭頂,一股深厚、磅礴、猶如華蓋般的深藍色文氣穩穩盤踞,其中還夾雜著代表桃李滿天下的柔和白光以及曆經歲月沉澱的沉穩紫意,氣象萬千,令人肅然起敬。這無疑是一位真正的學者大家。
課上,吳教授正好講到中國傳統文化中的“相麵”與“望氣”之術。
本小章還未完,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麵精彩內容!
老教授聲音平和,引經據典:“……我們的先人認為,天地宇宙,萬事萬物,皆有其‘氣’。天有天氣,地有地氣,人有人氣,物有物氣。這‘氣’,並非全然唯心之說,它可以理解為一種能量場、信息場,或者生命狀態的綜合外在表現。”
“譬如中醫‘望診’,觀病人氣色、形態、舌苔,其實便是觀察其人體之‘氣’的異常變化,從而推斷內在疾病。所謂‘望氣’,並非玄而又玄的迷信,在古代,或許真有其法,乃是一種基於極度敏銳的觀察力和豐富經驗,對自然萬物和人體生命信息的一種高度綜合的直覺判斷……”
蘇楊聽得如癡如醉,心跳微微加速。老教授的話,仿佛一把鑰匙,正在為他這莫名其妙的能力來源,提供一個古老而模糊的文化注腳。難道自己這雙眼,就是古人所說的“望氣”之能的某種極致體現?
下課後,內心激蕩的蘇楊鼓起勇氣,追上正準備離開的吳教授。
“吳教授,您好。打擾您一下。”蘇楊有些緊張地開口。
老教授停下腳步,推了推鼻梁上的老花鏡,和藹地看著這個麵生的學生:“同學,有什麼事嗎?”
“老師,我剛才聽您講‘望氣’,非常感興趣。”蘇楊斟酌著詞語,儘量讓自己聽起來像是個好奇的學生,“我想請問您,按照古人的說法,真的有人能通過觀察‘氣’,就……就能預知未來的吉凶禍福嗎?這……這科學嗎?”
吳教授聞言,仔細打量了一下蘇楊,笑了笑,笑容中帶著一種看透世事的睿智和寬容:“傳統文化,博大精深,浩瀚如海。現代科學無法解釋的東西,未必就不存在。‘望氣’之說,源遠流長,《左傳》、《史記》等典籍中亦有零星記載,或許在遙遠的古代,確實有那感知異常敏銳的能人異士,掌握了一些窺探天地人氣運流轉的法門。”
他話鋒一轉,語氣變得深沉了些:“但是,同學,你要知道,這類法門即便存在,也必定極為罕見,且代價巨大。時至今日,世間所流傳的,十之八九皆為欺世盜名的江湖騙術,不可輕信。”
老教授頓了頓,目光似乎變得格外深邃,他意味深長地補充了一句,聲音不高,卻像重錘般敲在蘇楊心上:
“不過,小夥子,無論你對這些是好奇也好,另有際遇也罷,記住一句老話:‘察見淵魚者不祥,智料隱匿者有殃’”
“有些事情,看得太清楚、知道得太明白,未必是福氣。有時候,難得糊塗,反而是一種更大的智慧和福分啊。”
說完,吳教授拍了拍蘇楊的肩膀,不再多言,轉身緩步離去。
蘇楊僵在原地,心中劇震,如同被一道閃電劈中!
“察見淵魚者不祥,智料隱匿者有殃”!
這句話,像是一句古老的讖語,又像是一聲洪亮的警鐘,在他腦海中瘋狂回蕩!
老教授那深邃的眼神,那意味深長的語氣……他是不是看出了什麼?還是僅僅出於對學術的嚴謹和對學生的愛護而發出的普遍告誡?
蘇楊不得而知。
但他明白,這是對他最直接、也最深刻的警示。能力的增長帶來的不應該是肆無忌憚的窺探和乾預,而應該是更深的敬畏和更謹慎的使用。
窺探天機,或許真的需要付出難以想象的代價。
他下意識地摸了摸胸口那枚溫潤的玉佩,那股溫和的暖流似乎也帶上了一絲沉甸甸的重量。
能力的道路,似乎才剛剛開始,卻已布滿了無形的荊棘與迷霧。
喜歡我的氣運之眼請大家收藏:()我的氣運之眼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