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5章 傾力備戰造星槎,廣納賢才聚眾智_我的氣運之眼_线上阅读小说网 
线上阅读小说网 > 都市言情 > 我的氣運之眼 > 第95章 傾力備戰造星槎,廣納賢才聚眾智

第95章 傾力備戰造星槎,廣納賢才聚眾智(1 / 1)

星圖與“收割者”警示的出現,如同在平靜湖麵投下的巨石,激起的不僅是震撼,更是刻入骨髓的緊迫感。蘇楊站在萬象洞天的觀景台上,望著模擬星空中那條蜿蜒的“希望之路”,指尖無意識地摩挲著洞天樞紐令——坐以待斃絕不是他的選擇,唯有造出能跨越星海的“星槎”,才能為人類文明爭取一線生機。

“星槎”計劃被立刻定為聽雨閣最高優先級任務。這並非簡單複刻科幻作品中的宇宙飛船,而是要融合三重核心技術:上古煉器術提供的器物根基,現代物理學支撐的星際航行理論,以及蘇楊獨有的氣運法則加持。它需要同時滿足三大核心需求:抵禦零下270度的星際低溫與高能宇宙輻射,應對突發的空間亂流與能量風暴,還要具備基礎的防禦與反擊能力,以防遭遇未知宇宙生物或“收割者”的先鋒探查。

為組建研發團隊,蘇楊幾乎動用了所有核心資源。他親自擬定名單,將團隊成員按職能劃分為五大模塊,每個模塊都由頂尖人才牽頭:

柳芸領銜“陣法符文組”,她用三個月時間將《萬象天工錄》中與飛行、防禦相關的27種上古陣法拆解成3000餘個基礎符文單元,再與現代電磁學、能量傳導理論對照,試圖找到兩者的兼容接口。她辦公室的白板上,密密麻麻畫滿了符文與電路圖的對照圖,桌上堆滿了標注著“聚靈陣能量轉換效率測試”“防禦符文電磁屏蔽效果”的實驗報告,連休息時都在反複推演“空間穩定陣”與“量子導航係統”的適配邏輯。

蘇明月負責“資源保障組”,她以蘇氏集團為依托,啟動全球供應鏈緊急調度:從南非深部礦井采購蘊含空間屬性的“星隕鐵”,這種金屬在隕石撞擊中形成,能天然抵禦空間撕裂;從亞馬遜雨林深處采集千年“空青藤”,其藤蔓纖維可編織成韌性極強的能量傳導管,比傳統超導材料效率高300;還從瑞士粒子物理實驗室定製了小型化量子計算機,用於星槎的導航與數據處理。為掩蓋這些特殊材料的用途,她特意成立了十餘家空殼公司,以“新能源研發”“高端材料實驗”為名義,分批次、多渠道運輸,避免引起外界關注。

錢福通牽頭“人才吸納組”,他帶著《萬象天工錄》的複印本與聽雨閣的合作協議,曆時兩個月走遍全國隱藏勢力聚集地:在終南山找到隱居的“煉器散人”周伯,以共享高階煉器心得為條件,邀請他負責星槎外殼鑄造;在巴蜀說服“墨符門”長老,許以星槎研發成果共享權,讓其門派弟子加入符文刻畫團隊;甚至從海外召回了三位專精航天工程的華裔科學家,為他們配備專屬修煉資源,解決現代科技與超凡力量的銜接難題。每吸納一位人才,他都會親自跟進安置,確保對方能快速融入團隊。

秦羽主導“安全保密組”,她將研發基地的安保等級提升至最高:外圍布置三層“氣運氣動監測網”,任何攜帶敵意的生物靠近都會觸發警報;內部實行“分區授權製”,核心實驗室隻有蘇楊、柳芸等五人有權進入;還組建了一支20人的“異常情報小隊”,專門追蹤全球範圍內與“星象異常”“未知能量波動”相關的信息,防止研發計劃被其他勢力或“收割者”察覺。有一次,小隊發現某國外情報機構試圖通過衛星監測研發基地,秦羽立刻協調資源,在基地上空布置“光學乾擾陣”,讓衛星畫麵始終顯示為普通山區,成功化解危機。

趙小婉雖未直接參與技術研發,卻成了團隊的“特殊後勤”。她每日清晨都會帶著培育好的“靜心草”前往研發基地,這種靈植散發的淡淡香氣能安撫人心,緩解成員因高壓工作產生的焦躁;她還負責照料實驗室旁的“靈材圃”,用自身木靈之氣加速“空青藤”“靈晶草”的生長,確保關鍵材料供應不斷檔。研發團隊成員都喜歡這個安靜的小姑娘,每當遇到技術瓶頸,大家都會下意識地去靈材圃待一會兒,看著她照料植物的身影,緊繃的神經便能放鬆不少。

研發基地最終選址在萬象洞天核心的“懸空殿”區域。蘇楊利用洞天本源之力,將這裡的時間流速調整為外界的3倍——外界一天,基地內相當於三天,既為研發爭取了寶貴時間,又能借助洞天內濃鬱的靈氣加速靈植生長與能量核心穩定。基地四周還布下“萬象守護陣”,這是蘇楊結合氣運法則改進的上古陣法,不僅能隔絕所有探查手段,還能在能量失控時自動啟動“能量虹吸”,將多餘能量導入地脈,避免爆炸風險。

然而,研發過程遠比預想中艱難。上古超凡體係與現代科技如同兩條平行線,要強行交織在一起,每一步都伴隨著失敗與風險。

第一個難關是能量核心的研發。團隊最初嘗試以“高階靈晶”為核心,卻發現靈晶能量釋放不穩定,連續使用4小時後便會出現能量波動,無法支撐長時間星際航行;改用“壓縮靈氣罐”後,能量密度又過低,星槎模擬飛行速度僅能達到第三宇宙速度的15,飛出太陽係需要近百年。柳芸提出一個大膽設想:將上古“聚靈陣”與現代“可控核聚變”結合,用聚靈陣持續吸收天地靈氣,再通過核聚變反應堆將靈氣轉化為穩定的“靈能粒子流”。

本小章還未完,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麵精彩內容!

但第一次測試就出了意外。周伯在鑄造反應堆外殼時,因星隕鐵純度不足,導致外殼出現微小裂隙;柳芸團隊在刻畫聚靈陣符文時,又因一個符文的角度偏差,導致靈氣輸入速率超出預期30。測試啟動10分鐘後,反應堆內靈能粒子流失控,發出刺耳的警報聲,高溫高壓的能量衝擊將實驗室合金牆壁震出數道裂痕,若不是蘇楊及時趕到,調動洞天本源之力形成無形屏障包裹反應堆,整個實驗室都可能被炸毀。

“立刻切斷聚靈陣核心符文!”蘇楊大喊著,雙手結印,金白色氣運之力如同潮水般湧入反應堆,強行壓製失控的能量。柳芸反應極快,抓起符文刀衝向聚靈陣控製台,在應急接口處快速刻下“限流符”;周伯則帶著弟子,用特製的星隕鐵補丁封堵反應堆外殼裂隙。三人配合默契,忙活了近一個小時,才終於穩住能量波動,化解危機。事後檢查發現,反應堆內部已有70的零件損壞,僅能重新設計製造。

空間折疊技術的突破則更為曲折。星槎要實現星際航行,必須掌握短距離空間跳躍能力,否則僅靠常規飛行毫無意義。團隊參考《萬象天工錄》中“縮地成寸”陣法的原理,結合現代物理學的“蟲洞理論”,設計出一套“空間折疊裝置”——通過改變局部空間曲率,在兩點之間形成臨時蟲洞,實現瞬間移動。

但前17次測試全以失敗告終。要麼是空間曲率改變不足,無法形成蟲洞;要麼是蟲洞穩定性太差,剛形成就崩潰,甚至有一次還在實驗區域引發了空間湍流,將一艘小型星槎模型撕裂成碎片。第18次測試時,團隊終於成功形成穩定蟲洞,卻發現星槎模型穿越蟲洞後,偏離預定坐標300公裡,落在了萬象洞天的另一側山穀。

“問題出在定位係統。”蘇楊拿著測試數據,徹夜未眠地分析,“上古陣法靠‘星象定位’,以特定星辰為坐標;現代科技用‘量子坐標’,依賴衛星導航。兩者無法精準同步,導致空間折疊出現偏差。”他提出一個全新方案:以自身對星辰氣運的感知為“錨點”,將北鬥七星的氣運波動轉化為數字信號,與量子導航係統結合,建立“氣運量子雙坐標體係”。

為了校準坐標,蘇楊連續七天在懸空殿頂部靜坐,運轉氣運法則,記錄北鬥七星每小時的氣運波動數據;柳芸團隊則根據這些數據,編寫了一套全新的坐標轉換算法;量子計算機團隊則優化硬件,提高數據處理速度。第19次測試時,星槎模型成功穿越蟲洞,精準落在預定坐標,空間折疊技術終於突破。

防禦係統的完善同樣充滿挑戰。星槎需要同時抵禦物理撞擊、能量攻擊與空間乾擾,團隊最初采用“多層符文疊加”方案,在星槎外殼上依次刻畫“金剛符”“禦靈符”“空間穩定符”。但測試發現,不同符文的能量場相互乾擾,防禦效果反而不如單一符文——受到模擬隕石撞擊時,金剛符的防禦能量會削弱禦靈符的能量反彈效果;遭遇能量攻擊時,禦靈符又會乾擾空間穩定符的抗乾擾能力。

“不能簡單疊加,要讓符文形成‘共生體係’。”蘇楊在團隊會議上提出新思路,“就像天地氣運的流轉,每種符文的能量場都要找到契合點,相互滋養而非排斥。”他親自示範,以“氣運流轉路線”為核心,將三種符文的能量節點串聯起來,讓金剛符的防禦能量在消耗後,能被禦靈符的反彈能量補充;禦靈符的能量波動,則能為空間穩定符提供額外的穩定場。經過近百次調整,終於實現“一層符文,三重防禦”的效果——在最終測試中,星槎成功抵禦了相當於10噸tnt當量的能量衝擊,以及直徑5米的模擬隕石撞擊,外殼完好無損。

研發期間,蘇楊幾乎沒有休息時間。白天他在實驗室與團隊一同攻克技術難關,晚上則在懸空殿靜坐,一邊感悟氣運法則,嘗試將“穩定”“流轉”等法則融入星槎設計,一邊研究星圖,分析“希望之路”沿途標注的暗紅色危險區域,推測可能存在的宇宙風險。有一次,他在靜坐時突發靈感,想到可以在星槎核心注入一縷“守護氣運”,讓星槎如同擁有生命般,能自主規避部分危險,這個想法最終讓星槎的安全係數提升了40。

在蘇楊的帶領下,團隊爆發出驚人的凝聚力。柳芸為了優化陣法,連續三天三夜沒合眼,最終在辦公桌前暈倒,醒來後又立刻投入工作;周伯為了鑄造出純度達99.99的星隕鐵外殼,親自守在熔爐旁,調控火候整整一周;甚至連趙小婉,都主動延長培育靈植的時間,確保材料供應不中斷。無數次失敗後,大家不僅沒有氣餒,反而更堅定了信念——他們知道,自己正在做的,是關乎人類文明存續的大事。

小主,這個章節後麵還有哦,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麵更精彩!

一年後,當第一縷晨光透過懸空殿的窗戶,灑在研發基地的停機坪上時,一艘長30米、通體呈流線型的銀藍色造物靜靜矗立——“希望號初代”星槎終於建成。它的外殼由星隕鐵與靈晶混合鑄造,閃爍著幽藍色光澤,表麵的防禦符文在陽光下若隱若現;駕駛艙采用超高清透明靈晶,能提供全方位視野;尾部的三個推進器,是由聚靈陣與核聚變反應堆結合的能量核心,運轉時散發著柔和的金白色光芒;最核心的是,蘇楊在星槎中樞注入了一縷“守護氣運”,讓它能自主感知危險,微調飛行軌跡。

“啟動測試!”蘇楊一聲令下,柳芸按下控製按鈕。“希望號”的推進器緩緩亮起,平穩升空至百米高度,圍繞懸空殿盤旋一周後,又精準降落在停機坪上,整個過程沒有產生任何能量泄露或異常波動。測試數據顯示,它的常規飛行速度可達第四宇宙速度,能在3個月內抵達火星;空間折疊技術最大跳躍距離為100萬公裡,且誤差不超過1公裡;防禦係統能抵禦大部分星際風險。

“成功了!我們成功了!”研發團隊成員們歡呼雀躍,有人激動得熱淚盈眶,互相擁抱慶祝。這不僅是一艘星槎的誕生,更是人類至少是聽雨閣)自主星際探索的第一步,是對抗“收割者”的第一道希望之光。

然而,喜悅並未持續太久。就在“希望號”建成後的第三天,錢福通匆匆走進蘇楊的辦公室,臉上帶著複雜的神色:“閣主,昆侖山的‘觀星穀’派人來了。”

“觀星穀?”蘇楊停下手中的星圖研究,眼中閃過一絲驚訝。他曾在古籍中見過記載,這是一個傳承超過五千年的古老流派,世代以觀測星象、推演天機為業,早在漢朝就已避世,極少與外界接觸,如今竟會主動聯係聽雨閣。

“他們的使者說,近期觀測到‘天機紊亂’,北鬥七星的氣運軌跡出現異常偏移,與穀中世代守護的《星劫預言》高度契合。”錢福通遞過一封古樸的竹簡,“他們還說,察覺到我們在研究星象與星際航行,認為我們可能掌握了應對‘星劫’的關鍵信息,希望能與您麵談,共享情報。”

蘇楊拿起竹簡,指尖撫過上麵古老的篆字,心中瞬間明了——觀星穀的《星劫預言》,很可能與“收割者”的“文明清理周期”有關;他們觀測到的星象異常,或許就是“收割者”即將到來的征兆。這不僅是驗證星圖真實性的機會,更可能是獲取“希望之路”關鍵信息的突破口。

“立刻安排會麵。”蘇楊站起身,目光堅定地望向窗外的“希望號”,“地點就設在懸空殿議事廳,做好安保,確保使者安全。另外,通知柳芸、蘇明月他們,準備好星圖相關資料,我們或許能從觀星穀的預言中,找到對抗‘收割者’的新線索。”

陽光灑在“希望號”的外殼上,折射出璀璨的光芒。蘇楊知道,“希望號初代”隻是起點,真正的挑戰才剛剛開始。而觀星穀的出現,或許就是推動他們邁出下一步的關鍵——無論預言指向何種未來,他都要抓住這一線生機,為人類文明在星海之中,開辟出一條真正的“希望之路”。

喜歡我的氣運之眼請大家收藏:()我的氣運之眼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


最新小说: 漫畫重啟後,論壇讀者為我哭崩了 年代:穿書八零,軍官老公動心了 在毀滅邊緣開花 夜色拂曉 零域建築師 雪葬紀元 星淵之下:地球的崛起 開局一木筏:大佬的求生日常 山醫逍遙行 漢末三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