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支浩蕩車隊正向中原腹地行進,旌旗獵獵,氣勢非凡,為首的正是蘇毅,
蘇毅策馬緩行,目光遠眺。中原已儘收囊中,昔日的大炎、大康、大虞三國,如今已成為他統治下的疆土。
“主公,前方就是古吉城了。”薛仁貴策馬上前,恭敬稟報。
蘇毅點頭,眼中閃過一絲期待。古吉城位於中原腹地,地勢開闊,水係豐沛,乃兵家必爭之地,曆代王朝的重要據點。
車隊來到城外,城樓上旌旗招展,士兵列隊迎接。蘇毅帶領眾將緩緩入城,街道兩旁,百姓夾道歡迎,歡聲雷動。
行至城中心的主殿,蘇毅下馬,環顧四周。古老的城牆,宏偉的宮殿,無不彰顯著這座城市的厚重曆史。
殿內,群臣已經等候多時。蕭何、諸葛亮、張良等文臣立於左側,薛仁貴、關羽、趙雲等武將站於右側,各個神采奕奕。
“諸位,中原已定,是時候選定都城,建立朝廷了。”蘇毅聲音洪亮,目光掃過眾人。
張良上前一步,拱手道:“主公,古吉城位於中原腹地,地勢平坦,水源充足,四通八達,實乃建都理想之地。”
諸葛亮輕搖羽扇,緩聲附和:“此地確實適合建都。不僅地利優越,更有曆史意義。三代以來,此地一直是中原重鎮,若在此建都,可彰顯主公承繼正統之意。”
蘇毅走到殿中央的沙盤前,仔細審視古吉城的地形。繁華的城市,四通八達的道路,以及周圍肥沃的土地,一切都展現在他眼前。
思忖片刻,蘇毅抬頭,目光堅定:“就定在此地吧。改名長安,以示承繼華夏正統,開創太平盛世。”
“長安!”眾臣齊聲應和,眼中閃爍著興奮的光芒。
蕭何立刻提議:“建都乃國之大事,需設立完備的朝廷製度。建議設內閣、三省六部,分工明確,各司其職。”
荀彧補充道:“內閣可為主公決策之所,三省分掌政令、審議、草擬之權,六部則專管吏、戶、禮、兵、刑、工六方麵事務。”
蘇毅聽完諸位謀臣的建議,滿意地點頭:“就依諸位所言。即日起,開始籌建新朝廷。”
隨後,他又補充道:“雖未正式稱帝,但各項製度當先行建立。諸位輔佐有功,各有封賞。”
蕭何恭敬地遞上一份名冊:“主公,這是臣等擬定的論功行賞名單,請主公過目。”
蘇毅接過名冊,緩緩展開。上麵詳細記錄了每位功臣的戰功和建議封賞。
抬頭看著殿內眾臣,蘇毅心中湧起一股熱流。這些人,有的從荒州時就追隨他,有的是途中加入,但都為他的大業立下汗馬功勞。
蘇毅滿意地環視眾人:“諸位皆是肱骨之臣,望繼續輔佐,共創盛世!”
論功行賞完畢,蘇毅又提出了另一項重要決策:“另外,朕決定建立華夏書院,廣納賢才,整理典籍,培養治國人才。”
荀彧眼前一亮:“主公此舉甚善!書院可培養未來棟梁,傳承華夏文明。”
諸葛亮頷首讚同:“臣願與荀大人一同主持書院事務,選拔良師,培養英才。”
蘇毅點頭:“就由你二人負責此事。記住,書院不僅要教授經史子集,更要注重實用之學,培養真正有用的人才。”
接下來的日子,長安城內一片繁忙景象。城牆修築,宮殿興建,街道拓寬,市場繁榮。百姓們感受到了新朝的活力,紛紛投身於建設熱潮中。
蘇毅站在新建的宮殿高處,俯瞰整座城市。不遠處,華夏書院已經初具規模,學子們朝氣蓬勃,諸葛亮、荀彧等人親自授課,場麵蔚為壯觀。
張良走到蘇毅身邊,拱手道:“主公,文化統一事宜已在進行。新的文字、度量衡、貨幣正在各地推廣,百姓反應良好。”
蘇毅滿意點頭:“書同文,車同軌,度量衡一致,是統一的基礎。繼續推行,讓四方百姓真正成為一家。”
此時,宋應星和魯班的弟子們也帶來了好消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