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安城的早晨,晨鐘聲在清冷的空氣中回蕩。
蘇毅立於最高層,晨霧如輕紗般繚繞在長安城上空,遠處坊市間已傳來胡餅攤的叫賣聲和馬車輪轂碾過青石的聲響,這座都城正在他的治理下日漸繁華。
曹正淳輕步走到身後,手中捧著一摞奏折。
“陛下,各院監今日的彙報都已送達。”聲音恭敬而低沉。
蘇毅伸手接過奏折,厚重的紙張讓他心中湧起一絲滿足感。每一頁紙背後,都代表著華朝正在發生的變化。
第一份來自賈思勰。
神州農學院的最新成果讓人眼前一亮——他們不僅成功培育出了適應不同土質的馬鈴薯新品種,更重要的是開發出了軍用壓縮口糧的雛形。
“陛下,臣等經過反複試驗,已能將玉米、大豆、肉類製成易保存的乾糧。”賈思勰在奏折中詳細描述著製作工藝,“此糧可保存半年之久,重量僅為普通軍糧的三成。”
蘇毅眉頭微揚。
這意味著什麼他再清楚不過——軍隊的機動性將大幅提升,遠征作戰不再受製於笨重的糧草輜重。
第二份奏折來自華佗。
皇家醫學院的進展同樣令人振奮。華佗詳細彙報了為神機營培訓隨軍醫官的成果,更提到了一個讓蘇毅意外的發現。
“臣在研究戰傷救治時,意外發現了一種新的止血方法。”華佗在奏折中寫道,“將某種草藥研磨成粉,敷在傷口上能迅速止血,效果遠勝傳統藥物。”
蘇毅的手指輕撫過紙麵。
戰場醫療的提升,直接關係到士兵的生存率。每多救一個士兵,就是多保存一份戰鬥力。
第三份來自李冰。
都水監在治理黃河的過程中,發現了幾處蘊藏特殊礦石的礦脈。李冰建議將這些信息轉交給華夏科學院,用於改良火器製造。
“這些礦石質地堅硬,熔點極高,或許能用於鑄造更精良的火炮。”李冰的字跡工整,透著工程師特有的嚴謹。
最後一份奏折來自魯班。
華夏科學院的研發進度超乎預期。除了火器方麵的突破,他們還在農具、水利工具、甚至造紙印刷方麵都有重大創新。
“陛下,臣已成功改良了印刷術,印刷速度提升三倍有餘。”魯班在奏折末尾補充道,“此舉將大大緩解新科考製度下書籍短缺的問題。”
蘇毅緩緩放下奏折,心中的滿足感愈發強烈。
各個機構之間的協作,正在產生他期望中的化學反應。這不是簡單的一加一等於二,而是指數級的增長。
“傳旨,午時召集各院監主官議事。”蘇毅轉身對曹正淳說道。
“是,陛下。”
午時,太極殿內。
賈思勰、華佗、李冰、魯班、宋應星依次入座。管仲、蕭何、諸葛亮等核心大臣也列席參會。
蘇毅掃視眾人,心中湧起一股莫名的自豪感。這些都是他親手召喚的人傑,如今正在為華朝的崛起貢獻著各自的智慧。
“諸位愛卿,朕今日召集大家,是要商討各院監之間的深度協作。”蘇毅的聲音在大殿中回蕩,“華朝要想真正強盛,絕不能各自為戰。”
賈思勰率先起身。
“陛下所言極是。臣願將農學院的成果全麵開放,供各院監使用。”他的聲音樸實無華,卻透著堅定,“特彆是軍用口糧的研製,還需要華佗院長的藥理知識支持。”
華佗點頭示意。
“賈院長客氣了。臣正好需要一些特殊植物用於藥物研製,農學院的種植技術對臣幫助極大。”
蘇毅滿意地看著兩人的互動。
這正是他希望看到的局麵——各個機構主動尋求合作,而不是被動執行命令。
魯班也站了起來。
“陛下,臣有一個想法。”他的聲音中帶著工匠特有的興奮,“都水監在河道勘測中發現的礦脈,正是臣急需的材料。若能開采這些礦石,不僅能改良火器,還能製造更精良的農具和醫療器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