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晨,急促的馬蹄聲已經在京城的石板路上響起。
八百裡加急的紅旗在晨風中獵獵作響。
信使的戰馬口吐白沫,顯然已經奔馳了一整夜。
朱平安正在書房中練字,毛筆在宣紙上遊走,寫下“韜光養晦”四個大字。
突然,宮外傳來隱約的喧嘩聲。
典韋推門而入,神色凝重:“殿下,宮中有急事傳召,所有皇子立即入朝覲見!”
朱平安放下毛筆,墨汁從筆尖滴落,在“韜”字上暈開一片漆黑。
他心中一動,能讓皇帝如此緊急召集所有皇子,必然是天大的事情。
穿戴整齊後,朱平安快步向朝堂走去。
一路上,他看到無數宮人神色慌張地來回奔走。
空氣中彌漫著一種山雨欲來的緊張氣氛。
朝堂之上,皇帝朱乾曜麵如寒霜。
太子朱承澤、二皇子朱承煊等人已經到場,每個人臉上都寫滿了困惑和不安。
朱平安走到自己的位置,低頭行禮。
他敏銳地察覺到,父皇的怒氣幾乎要從眼中噴薄而出。
這種憤怒中還夾雜著深深的憂慮。
“北部邊境急報!”
皇帝的聲音在大殿中回蕩,每個字都重若千鈞。
“盤踞草原的蠻族集結數萬騎兵,突破防線,連破三座要塞!”
朝堂上頓時嘩然。
朱平安的心臟猛地跳動了一下。
戰爭,真正的戰爭來了。
他想起了剛剛召喚的戚繼光,想起了那支正在秘密訓練的三百精兵。
這是巧合嗎?
還是命運的安排?
皇帝繼續宣讀軍報:“邊軍損失慘重,守將李鎮國戰死,副將王韜受重傷!”
“蠻族鐵騎如今正向內地推進,百姓流離失所!”
每一個字都像重錘般敲擊著在場每個人的心臟。
朱平安暗中觀察著其他皇子的表情。
太子朱承澤眼中閃過一絲異樣的光芒,那不是對戰事的擔憂,而是某種興奮。
二皇子朱承煊同樣如此,甚至嘴角還帶著一絲不易察覺的笑意。
他們在想什麼?
朱平安心中已經有了答案。
兵權!
這場突如其來的戰爭,對他們而言不是災難,而是奪取兵權的絕佳機會!
“父皇!”
太子朱承澤率先開口,聲音中充滿了慷慨激昂。
“兒臣願親率大軍北上,誓要將蠻族趕出我泰昌疆土!”
他的話音剛落,二皇子朱承煊立即跟進:“父皇,兒臣雖不敢言帥才,但願為先鋒,衝鋒陷陣!”
“兒臣舉薦虎威將軍慕雲驍,此人勇猛無雙,正是對敵先鋒的不二人選!”
其他皇子也紛紛表態。
三皇子朱承玉則說:“兒臣願協助籌措軍餉,絕不讓將士們餓著肚子上戰場。”
四皇子朱承嶽沉聲道:“父皇,邊軍缺乏糧草,兒臣願負責後勤補給。”
一時間,朝堂上爭論不休。
每個人都在爭搶著這次出征的機會。
朱平安始終保持沉默,但他的內心卻波濤洶湧。
這些哥哥們真是好算盤。
太子想要兵權,二皇子想要軍功,四皇子想要後勤控製權,五皇子想要財政話語權。
一場邊境戰爭,竟然成了皇子們瓜分權力的盛宴。
然而如果操作得當,也是他獲取軍功和聲望的絕佳時機。
但問題是,如何才能在眾多皇子的爭奪中脫穎而出?
他現在還隻是一個不起眼的六皇子。
手下雖有戚繼光這樣的名將,但那支軍隊才剛剛開始訓練。
三百人,在數萬大軍麵前又能起到什麼作用?
“夠了!”
皇帝重重地拍擊龍案,聲音如雷鳴般炸響。
朝堂上瞬間安靜下來。
所有人都低下頭,不敢再出聲。
皇帝的目光在每個皇子臉上掃過,最終停留在太子身上。
“承澤,你確定能勝任三軍統帥之職?”
太子朱承澤挺直腰杆:“兒臣雖年輕,但絕不辱沒儲君之名!”
“父皇,兒臣已熟讀兵書,深諳用兵之道!”
皇帝的眼中閃過一絲複雜的情緒。
欣慰中帶著擔憂,期待中夾雜著懷疑。
“好,朕準你統領北征大軍!”
太子臉上瞬間露出狂喜的表情。
其他皇子的臉色則變得陰沉起來。
特彆是二皇子朱承煊,眼中的不甘幾乎要溢出來。
但皇帝的話還沒有說完:“不過,此次出征事關重大,朕要親自選定副帥和各營將領!”
太子的笑容瞬間僵在臉上。
他明白,父皇這是在限製他的權力。
讓他當主帥,但不給他完全的人事任免權。
這樣一來,他想要完全掌控軍隊就變得困難了。
朱平安在心中冷笑。
薑還是老的辣。
父皇又豈會真的讓太子輕易掌握兵權?
這次北征,表麵上是給太子機會,實際上更像是一次考驗。
考驗他是否真的具備統軍的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