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顆粒無收?”
朱平安腦中“嗡”的一聲,仿佛被人當頭澆下了一盆冰水,從頭頂涼到了腳後跟。前一刻還因天降大賢而狂喜的心,瞬間沉入了穀底。
他花了整整十萬信仰值換來的希望,又在輪盤上經曆了大悲大喜,最後等來的,竟是這樣一個結果?
“先生,此話何解?”朱平安的聲音有些乾澀,他強壓下心中的驚濤駭浪,急忙追問。
徐光啟的神情依舊嚴肅,他將那顆土豆輕輕放回袋中,仿佛在對待一件稀世珍寶。
“主公,過猶不及。此物生機太過旺盛,便如一頭食量驚人的猛虎,尋常的土地,便是那孱弱的雞羊,非但不能滋養它,反而會被它在短時間內吸乾所有地力,最終導致神種本身也因後繼無力而枯萎壞死。”
他頓了頓,用手指沾了點口水,在桌上畫了一個簡單的示意圖。
“尋常五穀,是向土地‘借’力。而此神種,是向土地‘奪’力。若無足夠深厚的‘家底’,這筆買賣,做不成。”
一番話,說得深入淺出,朱平安瞬間明白了症結所在。他不是沒想過土地肥力的問題,卻萬萬沒想到,這神種的“脾氣”竟如此霸道。
看著朱平安瞬間變得凝重的臉色,徐光啟卻微微一笑,那股學者的從容與自信又回到了他的臉上。
“主公不必過憂。猛虎雖惡,亦可馴養。神物雖傲,亦有其法。草民不才,願為主公獻上‘三步之策’,隻要按部就班,不出一年,必能讓此神種遍布景雲。”
朱平安的眼睛猛地一亮,如同溺水之人抓住了救命的稻草:“先生請講!”
“第一步,建立‘育種苗圃’。”徐光啟伸出一根手指,“此二物乃是根莖作物,可育苗移栽。我們需擇最優良的土地,再以河沙、草木灰、發酵過的牲畜糞便,按精確比例調配成‘育種精土’。先集中人力物力,培育出第一批最為珍貴的種苗。此為‘保種’。”
“第二步,開辟‘試驗田’。”他伸出第二根手指,眼中閃爍著格物致知的嚴謹光芒,“待苗圃中的種苗長成,便將其移植到不同土質、不同向陽、不同水源的田地中。向陽坡地、背陰窪地、沙土地、黏土地,皆要劃分區域。派專人日夜記錄其生長狀況,從發芽、長葉到開花,每一分變化都要詳細記載。由此,找出最適合在景雲全境推廣的種植之法。此為‘尋道’。”
“第三步,編撰‘農學簡報’。”徐光啟伸出第三根手指,語氣中帶著一絲對未來的憧憬,“待試驗功成,便將所有成功的經驗,用最通俗易懂的圖畫與文字,編撰成冊,我稱之為‘簡報’。再由景雲學堂的學生們,去往各村各社,手把手地教給每一位農戶。如此,則可萬無一失。此為‘傳法’。”
保種、尋道、傳法!
三步之策,環環相扣,邏輯清晰,充滿了科學的嚴謹與智慧。朱平安聽得心潮澎湃,眼前仿佛已經浮現出景雲大地遍地金黃的豐收景象。
他沒有片刻猶豫,立刻命人去請蕭何與荀彧。
很快,兩位景雲的文臣核心趕到了書房。當他們聽完朱平安的轉述和徐光啟的計劃後,反應各不相同。
蕭何這位大管家,首先皺起了眉頭:“先生此法,固然周全,但……是否過於繁瑣?光是建立苗圃、開辟數十種試驗田,所需的人力、物力、財力,恐怕是個無底洞啊。”
荀彧也撫著胡須,沉吟道:“徐先生之策,高瞻遠矚。但戰線拉得太長,變數亦多,一旦其中一環出了差錯,恐將前功儘棄。”
麵對兩位頂級謀臣的質疑,徐光啟並未急於辯駁。他隻是平靜地反問:“敢問蕭大人,景雲境內,山地、丘陵、平原各占幾成?敢問荀大人,本地常年是吹東南風還是西北風?春季雨水多寡,對沙土與黏土的保墒影響,又有何不同?”
一連串的問題,問得蕭何與荀彧皆是一愣。他們可以對答如流天下大勢,能精準計算錢糧稅收,但對於這般細致入微的農學問題,卻是一片茫然。
徐光啟這才拱手道:“二位大人,格物致知,失之毫厘,謬以千裡。農業,看似簡單,實則蘊含天地至理。主公的神種,便是那開啟寶庫的鑰匙,而草民這三步之法,就是要為主公尋到一把萬無一失的鎖芯。前期繁瑣,是為了後期的萬世之基。”
聽完這番話,再看到徐光啟那嚴謹而自信的神情,蕭何與荀彧對視一眼,皆從對方眼中看到了深深的折服。
他們終於明白,王爺帶回來的,究竟是怎樣一位大才!
“本王決定了!”朱平安當場拍板,聲音鏗鏘有力,“即刻起,任命徐光啟先生為景雲‘大農令’,官職等同縣令,全權負責景雲一切農事革新!所需人、財、物,皆由蕭何先生從王府庫藏中調撥,不得有誤!”
“臣,遵命!”蕭何與荀彧躬身領命,再無半分疑慮。
“草民……謝主公知遇之恩!”徐光啟也是心頭一熱,深深一揖。他一生所學,所求的,不就是這樣一個可以讓他儘情施展抱負的舞台嗎?
本小章還未完,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麵精彩內容!
“主公,”徐光啟直起身,又提出了一個請求,“草民還需一些助手,懇請主公將景雲學堂中,算學與格物兩科的聰慧學生,調撥給老朽。”
朱平安聞言大笑:“準了!本王不僅給你學生,還要在學堂內,為你建一座‘農學館’!讓學堂,成為你最大的科研與實踐之地!”
這個決定,讓徐光啟的眼中,第一次泛起了激動的淚光。
在徐光啟的親自勘探下,一塊位於景昌縣城南,背風向陽、靠近雲景運河支流的肥沃穀地,很快被選定為未來的“皇家試驗農場”。
瑞王爺要在城南圈一塊最好的地,不是為了建彆院,而是為了“種地”!
這個消息像長了翅膀一樣,迅速傳遍了整個景昌縣。百姓們既好奇又困惑,議論紛紛。王爺帶回來的神種,他們有所耳聞,但種地就種地,為何要搞出這麼大的陣仗?還要請學堂裡那些拿筆杆子的讀書郎來幫忙?
當瑞王府的告示貼出,要招募一批經驗豐富的農戶,協助開墾農場,並承諾給予豐厚報酬時,應者雲集。
動員大會上,朱平安親自到場,徐光啟則在一旁,指揮著第一批被調來的學生,進行著土地的勘測和劃分。他們在地上拉著線,插著各種顏色的旗子,嘴裡念叨著什麼“酸堿度”、“向陽角”,讓周圍的農戶們看得一頭霧水。
就在此時,人群中,一位頭發花白,皮膚黝黑,腰板卻挺得筆直的老農,分開眾人,大步走了出來。
“孫伯!”有人認出了他,低聲驚呼。
這位孫伯,在景昌縣德高望重,侍弄了一輩子土地,是方圓百裡公認的種地好手。
他走到朱平安麵前,先是恭恭敬敬地行了一禮,隨即直起身,指著遠處那些學生們正在做的“奇怪”準備工作,洪亮的聲音響徹全場。
“王爺,恕老漢直言,我等敬您,愛您,但地,不是這麼種的!”
老漢的臉上滿是焦急與不解,他指著徐光啟的方向,提高了嗓門。
“往土裡摻沙子,拿火燒草木灰,澆水還要分時辰……這聞所未聞,簡直是胡鬨!您這是要糟蹋好東西,是要遭天譴的啊!”
喜歡六皇子彆裝了!你的錦衣衛露餡了請大家收藏:()六皇子彆裝了!你的錦衣衛露餡了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