區區不到百人的倭寇,竟然打的數錢衛所兵抱頭鼠竄,這是他大明的恥辱,即便不願意提起,也不願見文臣在自己麵前放屁。
簡簡單單的一句話,好似一個巴掌,無情的抽打在眾文官的臉頰上。
正如陛下所言,平日之中,他們除了講述一些大道理之外,便什麼都不會了。
隻是他們心底認為,本朝的科舉,乃是讀書人的立身之本,決不可輕易動搖。
即便是製度製定者,當今陛下朱元璋,也不能輕易廢除此製度。
因為這其中牽扯到的利益團體,實在是太大了,足以動搖整個國家的根本。
伴隨著陛下有理有據的反駁後,眾文臣已經隱隱察覺到,事情已經開始脫離他們的掌控,甚至可以說,已經讓他們有些招架不住了。
同時,眾人也發現陛下要改革科舉的決心,不然的話,陛下絕不會在此事上,做那麼多的功課。
見一眾文臣不吱聲,但臉頰上依舊掛著不服之色,顯然是沒有膽量繼續與陛下辯駁。
朱元璋冷笑道:“朕是平民出身,沒有讀過多少聖賢書,卻也知曉儒家不隻是舞文弄墨、皓首窮經,更有君子六藝一說,就是不知諸位愛卿,學到幾成?”
禮、樂、射、禦、書、數,為六藝。
經過數代人的努力後,如今恐怕僅僅剩下禮、樂、書,三藝了。
果不其然,原本忿忿不平的文臣們,聽到這個言論後,全部呆立當場,更有不少大臣,麵色浮現出些許的尷尬。
他們整日自詡聖人子弟,卻早早將六藝忘的一乾二淨。
對自己有好處的書,自然要努力攻讀。
當然,這還是指為人比較正派的,隻選擇攻讀書一門技藝,連禮、與樂都懶得去學。
至於其它三藝的禦、射、數,早就去個der吧!
早在大明開國時。
朱元璋便特許有功名的讀書人佩劍行走。
這對一個讀書人來說,絕對算得上是莫大的榮耀。
普通人想要佩劍行走,那可是犯法的。
唯有身具功名的讀書人才有佩劍的資格。
但實際情況呢?
如今的書生根本就不以佩劍為榮,反而覺得舞槍弄棒乃是莽夫所為,有辱斯文,喪失風雅。
所以,大多數的文人書生,隻會佩戴搖扇。
佩劍?
彆鬨了,那玩意死沉死沉的,拿著都費勁,隻有傻瓜才會帶。
即便是群臣不吭聲,朱元璋依舊沒有放過他們的打算。
厲聲道:“如今的儒家,早已經被爾等帶歪了,更是將君子六藝忘的一乾二淨!”
“曾幾何時,讀書人也有路見不平拔刀相助的血性,即便血濺三尺,也要仗義執言!”
“為了心中的信念,不惜拋卻自己的性命,尚武之風何其興盛!”
“遙想大唐王玄策,不過是一個五品官員,便可一人滅一國,是何等的豪情壯誌!”
“隻是大唐的武將,那就更不要提了,人人皆可滅國!”
“外地聞大唐威名,無不膽戰心驚!”
“但朕的大明呢?除了幾位年邁的國公,又有誰能弘揚吾大明國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