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本以為楊榮的答案,也就到此為止了。
卻沒有料到,在點評完商業稅改製後,又點評講科舉改製!
“臣認為,科舉改製更是關係到大明的千秋偉業!”
僅是這一句話,瞬間就引起不少文臣的不滿。
科舉製度自隋唐時期便已開始,考校的內容始終都是聖人經典。
至於陛下提倡的八股駢文,同樣也是取自聖人經典。
此等選拔方式,延續了數百年。
在這個過程中,更是誕生了無數的文人豪客。
所謂的千秋偉業,必定是他們這些精通聖人經典的文人墨客。
改製後的科舉,考校策論與兵法,分明與聖人典籍背道而馳。
怎麼可能談得到千秋偉業?時間久了,不天下大亂,就已經是邀天之幸了。
之前還覺得楊榮頗有建樹的文臣,瞬間就沒有了興趣,眼界僅此而已,難當大任!
朱雄英對楊榮越來越滿意,此等人才正是自己想要的,多多益善。
故作狐疑道:“這千秋偉業,又是從何說起?”
一時間,所有人的目光都落在楊榮的身上。
聽到殿下這樣的詢問,楊榮則浮現出一抹遲疑,因為他接下來的話語,必定會震驚朝野。
甚至會被扣上大不敬的罪名,還有可能會牽連到自己的家人。
隨即又想到,自己寒窗苦讀這麼多年,不就是為了走上仕途,實現自己的夢想嗎?
深吸一口氣後,這才緩緩跪下,篤定道:“皇孫殿下,臣之所以會這樣說,是因為當今陛下,雙眼蒙塵,為看到大明的長遠之計!”
一時間,整個大殿中落針可聞。
始終在一旁吃瓜的朱元璋,怎麼都沒有想到,這個瓜會吃到自己的身上。
原本和煦的容顏,逐漸陰沉下來。
群臣更是噤若寒蟬,暗罵楊榮死不足惜。
之前對楊榮頗感不滿的文臣,此時急忙站出來指責道:“放肆!居然敢妄議陛下,實乃大不敬!”
“陛下,此人恃才傲物,不分尊卑,當誅!”
“陛下,此人其心可誅,應打入詔獄之中,以儆效尤!”
那些站在楊榮身旁的士子們,見狀紛紛向旁邊挪動一點。
都希望自己能夠離他遠一點,等下千萬不要牽連到自己。
就連楊士奇都有些震驚的看向楊榮,心底直呼好家夥!
感受到皇爺爺的情緒變化,朱雄英伸出小手,握住朱元璋的大手。
感受到自己手上傳來的溫熱,朱元璋嘴角微抽,咱在大孫的心中,就那般小心眼嗎?
又深深看了楊榮一眼後,這才收回自己的目光。
心中暗道,給大孫這個麵子。
倘若那小子說的在理,咱就不計較他的大不敬之罪,否則的話,必定會找他問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