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些原本搖擺不定的官員,開始重新審視格物之學的價值。
朱元璋見時機成熟,緩緩開口道:“大孫所言甚是。格物苑考試繼續推行,但科舉製度也不可廢,二者並行,為我大明選拔更多的人才。”
朱元璋的決定讓保守派官員們雖心有不甘,但也不敢再公然反對。
朱雄英趁熱打鐵,提出一係列加強格物苑建設的措施,如增加經費投入、擴大招生規模等,均得到了朱元璋的批準。
另一邊,在草原上,阿魯台雖表麵上對大明的燧發槍不屑一顧,但私下裡卻十分忌憚。
他一麵加強部落的防禦工事,在各個要道設置陷阱、鹿角;
一麵派出大量探子,密切關注大明軍隊的動向。
阿魯台深知,這場戰爭若輸了,他在草原上的地位將岌岌可危,所以必須全力以赴。
隨著出征日期的臨近,韓山率領的五萬大軍在邊關集結完畢。
士兵們身著嶄新的鎧甲,手持燧發槍,士氣高昂。
韓山站在高高的點將台上,望著眼前的大軍,心中豪情萬丈:“兄弟們,今日我們為大明而戰,為了邊疆的安寧,為了百姓的太平!讓我們踏平阿魯台部,揚我大明國威!”
士兵們齊聲高呼,聲音響徹雲霄,仿佛要將這片天地都震得顫抖。
終於,出征的號角吹響,五萬大軍浩浩蕩蕩地向草原進發。
馬蹄聲、腳步聲交織在一起,揚起漫天的塵土。
他們向著未知的戰場前進,等待他們的,將是一場激烈的生死較量。
朝堂上圍繞格物之學的博弈雖暫時平息,大明的命運被緊緊地係在了這支出征的軍隊和格物苑的發展之上。
所有人都在拭目以待,看這場戰爭和變革會帶來怎樣的結果。
大明五萬大軍在韓山的帶領下,一路向著阿魯台部的領地進發。
一路上,韓山謹慎行軍,他深知阿魯台部在草原上勢力龐大,稍有不慎就可能陷入敵人的埋伏。
每經過一處山穀、河流,他都會派出大量探子進行偵察,確保行軍安全。
然而,阿魯台部在草原上經營多年,眼線眾多。
大明軍隊剛進入草原不久,阿魯台就得到了消息。
他騎在那匹高大的黑色戰馬上,眼中閃過一絲狠厲:“大明軍隊竟敢深入我草原,真是自不量力!傳令下去,集結所有精銳騎兵,準備迎敵!”
當大明軍隊行至一片廣袤的草原時,阿魯台的騎兵如潮水般從四麵八方湧來。
一時間,馬蹄聲、喊殺聲震耳欲聾。
阿魯台的騎兵們個個身著獸皮鎧甲,手持長刀,眼神中充滿了凶悍。
他們憑借著精湛的騎術,迅速對大明軍隊形成了包圍之勢。
韓山見狀,立刻下令士兵們列成緊密的方陣。
燧發槍兵站在方陣前列,神情緊張而又堅定,手中緊緊握著燧發槍,隨時準備射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