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可是萬餘人的叛軍,全部折在了那裡,怪不得會有那麼濃厚的血腥味。
看到群臣沉默不語,朱元璋繼續開口道:“至於那些昨夜參與叛亂的官員們,全部拖出去砍了,並夷三族!”
犯下這樣的罪孽,落得這樣的懲罰,完全在群臣的預料之中。
不過更多的大臣心中還是比較慶幸的,好在自己沒有輕易選擇站在朱允炆的立場上。
不然的話,城門外的冤魂之中,就會有自己一個。
同時也在心底暗自打定主意,日後自己一定要堅定不移的站在皇孫殿下的立場上。
陛下的侄子,昔日的反賊朱文正,現在已經伏誅,但陛下的神態上,卻沒有絲毫的波瀾。
而這一次真正的謀逆之徒朱允炆,即便不死,下場也不會好哪去。
此生已經注定與這個皇位無緣了。
更何況陛下的態度早就表明了,這個位置就是皇孫朱雄英的,即便是太子朱標也不行。
而這一次通過科考走出來的官員們,心中更是亢奮起來,對於未來,更是充滿了期待。
從他們在眾多士子中脫穎而出那一天,他們的身上就已經印上了皇孫朱雄英的標簽。
隻要是皇孫朱雄英不夭折,他們這輩子注定會得到重用。
要是這一次行事被朱允炆奪權,可想而知他們的下場會有多麼淒慘。
能夠辭官告老還鄉,就是老天都在眷顧自己。
現在,經過此次事件後,皇孫殿下的地位更加鞏固了。
而他們這些新入朝堂的官員們,地位自然也會水漲船高。
尤其啊群臣看待楊士奇與李明浩二人的目光,充滿了羨慕。
心中是無比清楚,這兩位年輕人必定前途無量。
隻是當事人根本就沒有心思想這些亂七八糟的瑣事。
昨夜炮火連天,根本就沒有對他們造成絲毫的影響。
若是連殿下都無法守住皇城,那麼誰去都沒有用。
即便是後麵炮火的轟炸聲停止後,楊士奇、李明浩等人,也沒有主動前往幫忙的意思,任由事態自然發展。
因為他們都清楚,殿下若是需要自己的話,必定會早早將命令傳達給自己。
同樣神態淡然的官員,就是戶部尚書楊思義。
單單是因為皇孫殿下略施手段,就讓虧空的國庫變得充盈起來。
這樣的本事,曆朝曆代的君王都不具備。
由此,他便可以推斷出,那些叛軍的下場。
恐怕那些叛軍在皇孫殿下的眼中,就是過家家的把戲而已。
憑借皇孫殿下的本事,恐怕早已經劇透叛軍的所有動機,處處都能料敵於先。
倘若朱允炆能夠認清自己,老老實實看著皇孫殿下登基。
或許日後還能夠做一個閒散王爺,逍遙世間。
如今,最好的結局,恐怕如同往日的朱文正一般,徹底被囚禁起來,終生難見高牆之外的景色。
早朝上,沒有官員主動上奏。
所有的朝事與昨夜相比,皆是那般的微不足道。
皇孫朱雄英時不時打上一個哈欠,仿佛一切事情都與自己沒有什麼關係一般,始終保持一副昏昏欲睡的樣子。
很快,早朝結束。
群臣施禮告退,重新踏上城門處的甬路。
望著上麵依舊存在的斑駁血跡,眾人的心境再次浮現出微妙的變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