領頭的將軍更是通過科考不久的小將韓山。
為了防止意外出現,此次出戰除了撥發的五萬精銳外。
朱雄英還將自己親自培養的三千精銳調了過去。
倘若不是為了曆練韓山,憑借自己這幾千精銳,便足以橫掃阿魯台部。
韓山此次凱旋而歸,不單單是將大明的將士們帶了回來。
同時也將阿魯台部的俘虜,一並帶了回來。
可以說阿魯台部已經被韓山給除名了。
這個在元朝滅亡後,就在草原上縱橫多年的勢力,並且時不時侵擾大明邊關的蒙古部落,徹底宣告滅亡!。
大軍在抵達大明境內的時候,韓山就已經派人通知朝廷。
隻不過朱雄英在得知這個結果的時候,並未表現出來太多的驚喜。
因為這個結果,早就已經注定,一個沒落的草原部落,根本就沒有資格與朝廷抗衡。
滅掉這樣的一個不堪的勢力,隻憑自己的喜好而已。
唯獨值得朱雄英注意的,則是這些隨大軍回來的俘虜。
國家大事,在戎在祀。
如今大明已經解決內憂外患,步入和平年代。
加上糧食大豐收的熱度還沒有過去,定要好好慶祝一番才行。
既然是慶祝,那又有什麼節目能夠比得過一場隆重的獻俘儀式呢?
尤其是最近兩年,自己幫助朝廷做了不少事情。
官員們嘴上不抱怨,但心中一定再想。
自己這個皇孫殿下,一定是在不停的壓榨他們的勞動力。
即便待遇提升了不少,但付出與收獲卻不成正比。
正好也可以借助這次機會,讓大家夥好好的熱鬨一下。
與皇爺爺商量一下後,這才對韓山傳旨。
一切按照計劃進行,在選定的獻俘日期,準時趕到皇城。
此消息一出。
戶部與禮部徹底忙飛邊子了。
以前都是其他部門在皇孫殿下的麵前表現,根本就沒有自己表現實力的機會。
現在好了。
大明國庫充盈,再也不用擔心款項的問題。
以往不是不想搞這樣的活動,而是朝廷的實力,不允許他們這麼做,
禮部在得知消息後,便表示禮部不會有任何的問題,必定會全力配合慶祝大典。
戶部尚書楊思義更是豪邁的大手一揮。
隻要是在獻俘儀式上需要的花銷,一律直接批示。
並且明言,隻要銀子是用在正途上,戶部上下,定然會全力配合。
需要多少銀子,戶部就有多少銀子。
千萬不要擔心咱們戶部沒有銀子。
一定要將咱泱泱大明的氣度擺出來。
除此之外,另一個需要忙碌的地方,那就屬鴻臚寺了,
當鴻臚寺得知獻俘的消息後,第一時間,便派人通知皇城內所有的番邦使節。
讓他們務必以最隆重的禮節參加這次的獻俘儀式。
因為大家都清楚,此次的獻俘儀式,更是大明宣威的時候。
畢竟在此之前,大明剛剛打敗元人的時候,他們還隻是大明的藩屬。
即便是日後聽聞此事,也不可能有親眼目睹來的震撼。
所以,這一次的獻俘大典,鴻臚寺卿勢必要讓所有人都前來觀禮。
更加要讓這些人,好好見識一下大明的國威,君威。
更要好好的感受一下,大明軍隊的強大與所向披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