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今的大明,僅僅依靠絲綢,肯定是不行的。
養蠶這種季節性的東西,產量絕不會太高。
尤其是現在的大明絲綢,除了供應大明使用外,大多數還要推銷給國外的番邦。
如此一來,產量上不去的話,必然會導致絲綢價格的暴漲。
正常人的思維都會是這樣,見到絲綢暴漲,必定會毀田種桑,用來養蠶。
以此來擴大蠶絲的生產,久而久之就會變成蠶吃人的現象。
百姓們退耕種桑,從而導致民不聊生。
這種事情,絕對是朱雄英不想看到的,也不願看到的。
尤其是曆史中,那著名的羊吃人事件,與這種情況差不多。
所以朱雄英絕對不會為了眼前的利益而放棄整片的大森林。
能夠取代絲綢製品的東西,隻有羊毛。
所以,將整片草原納入大明的版圖,一直都是他誌在必得的手段。
草原上地廣人稀,是絕佳的放牧之地。
即便現在草原上資源豐富,日後在放牧的過程中,也要控製。
絕不能讓那些資本家貪得無厭,無秩序的擴張。
自己一定要嚴格規定放牧的地方,更會讓放牧的地方輪流使用。
土地與草原也是需要休養生息的。
隻有這樣,才能夠避免放牧區的無休止擴張,持續發展才是硬道理。
當然,此時說這些優點扯遠了,咱們書歸正傳,繼續說修建鐵路一事。
隨著皇孫朱雄英的一聲令下。
整個大明境內徹底動了起來,數之不儘的白銀從戶部撥付到皇家銀行。
各大鐵礦中開采出來的礦石,也紛紛運送到皇城,最終進行統一調配。
除此之外,各地被規劃好的路線上,許許多多的樹木也被砍伐掉。
當然,南方那邊的原始森林中那些粗壯的樹木也被砍伐掉。
然後通過水路,運往皇城,最終加工成一段一段的枕木。
除此之外,最重要的就是人工。
各地按照朝廷頒發下來的命令,擬呈告示張貼在各大城池之中。
征集想要參加修建鐵路的流民及想要賺工錢的當地百姓。
一座城池內,眾多百姓們圍繞在告示前。
奈何無人識字,隻能站在原地乾著急,卻不知道告示中的內容是什麼。
衙役站在一旁靜靜的等待著。
見聚集過來的百姓越來越多,這才輕咳一聲,主動站了出去。
向圍觀的百姓們開口道:“這是朝廷頒發下來的告示!”
“上麵的內容說,朝廷欲修建鐵路,需要雇傭大量的民夫,有想要參加修建鐵路的人,可前往當地衙門報名。”
“當然,朝廷也不會白白讓你們出力,許諾每人一個月有五兩銀子的工錢可拿,最重要的是,修建鐵路的過程中,不但有銀子可以拿,朝廷對你們提供包吃包住的政策!”
要不是告示上黃紙黑字寫的清清楚楚,衙役都不會相信,這個世界上竟然會有這樣的好事。
百姓們雖然納悶這個所謂的鐵路是個什麼東西。
但工錢這個數字卻讓他們萬分激動,甚至感到震驚。
要知道,他們這些尋常百姓,一家人全年的開銷才三十兩而已。
現在朝廷給出來的工錢,一個月就有五兩。
可謂是報酬相當的豐厚,讓不少人心思活絡了起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