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時間的推移,大明滅掉韃靼部與瓦剌部的消息,在周邊各國中傳開。
除了之前主動臣服大明的占城外,還有不少國家提起了十二分精神,生怕大明帝國會對自己下手。
比如說南掌、素可泰、高棉帝國、阿瓦等……
這些國家在此之前,僅僅是覺得大明是一個強大的國度,自己隻要安心貿易,自己做自己的便好。
根本就無須與大明有太多的來往,更加不用培養彼此之間的關係。
現在,這些小國的國王們,心中很是後悔自己當日的決定,更是時長有種提心吊膽的想法。
之前大明使臣憑借一人之力滅掉大越國。
雖說結果讓很多人覺得不可思議,卻也沒有太多人願意去關注。
畢竟大越國在某些人的眼中,僅僅是一個彈丸之地罷了。
其次,大越國落得那樣的下場,完全是咎由自取。
自己又沒有做過什麼對不起大明的事情,也沒有針對過大明,更加沒有在暗中搞出什麼小動作。
有這種想法的人不在少數,以往或許沒有什麼,大家都會認可。
但現在不同了,如此短暫的時間內,先滅掉了大越國,然後一鼓作氣,又將比自己國家強大多少倍的瓦剌部、韃靼部給滅了。
這對那些小國來說,大明天威浩蕩,隨時都有可能會落在自己的頭頂,不安的情緒越發濃烈幾分。
而占城國國王卻與周邊其他國家的想法背道而馳,暗道自己當初有多麼的英明神武,早早抱上大明這條大粗腿。
即便是自己這個占城的國王,在大明麵前都沒有什麼麵子可言,一直以大明下臣自居。
但整個占城卻因此獲得了實打實的好處。
先不說占城背後的靠山問題,單單是大明海商與番邦進行貿易時。
占城的商人們,也趁機賺了不少的銀子。
這讓原本並不是很富裕的占城,經濟也隨之上漲,一天比一天好。
周邊各國見狀後,除了嫉妒外,並不敢有絲毫不敬的舉動。
反而有樣學樣,紛紛開始效仿占城。
各自準備出大量的黃金、寶石、及本國家中的美女。
打算在今年歲貢的時候,好好向大明表現下自己國家的誠意。
更好的促進一下兩國之間的友誼,更加願意成為大明的附屬國。
雖說這樣做的結果,或許會有損自己國家的威嚴。
但卻能夠保障自己的國家可以一直存在下去,否則的話,瓦剌部與韃靼部的下場,就是自己國家日後的下場。
隻要大明看自己不順眼,甚至不用耗費大量的兵力,便可在頃刻之間將自己的國家給滅了。
所以主動與大明交好,這絕對是什麼明智的決定。
為自己尋找強大靠山的同時,也能夠更好的促進自己國家的貿易發展。
……
在滅掉草原兩大部落後,皇孫朱雄英的旨意,早就傳入藍玉與燕王朱棣的手中。
因為此次征戰的勝利,所以大明北境擴張了不少。
即便草原中依舊存在一些蒙古人的勢力,以及一些規模較小的部落。
但朱雄英深知貪多嚼不爛的道理,大明不可能一口吃成一個胖子,許多事情,依舊需要徐徐圖之。
隻有完全將瓦剌部與韃靼部的領土,完全消化掉,才能進行下一步的打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