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每想到自己苦心專研數年的儒家聖典,甚至早已經養成了習慣,成為自己身體的一部分。
現在讓自己放棄儒家聖典,轉行去研究格物致知,自己哪裡還有這樣的精力?
所以,這些儒家學子中,絕大部分人始終希望,這些大儒們發力,取得此次辯論大會的勝利。
然後重新恢複八股製度,這樣的話,他們就不用學習格物致知,還有機會憑借八股製度參加科考。
至於城內也好,城外也罷,那些聽到消息後趕來湊熱鬨的百姓們,心中自然不會有那麼多彎彎繞。
就是單純的過來湊熱鬨,數千大儒齊聚一堂的場麵,以往聽都沒有聽說過。
如今此等壯舉就擺在自己的麵前,自己若是不過來參合一下的話,回家後,恐怕覺都睡不好。
從而導致出這樣一個結果,那就是一眾大儒們與皇孫朱雄英等人到來之前。
整個會場就已經被圍的水泄不通了。
更有不少的小商販,眼光獨到,直接在人群中開始擺起了小攤,做起了小生意。
這種追逐利益的態度,直接讓眾多大儒們皺起了眉頭。
此等做法,與他們所學的儒家做派截然相反,實在是有辱斯文。
隨著時間的推移,越來越多的大儒們在人群中走了出來,直奔會場的中央。
不得不說,這些大儒們,還是有一定的影響力的。
一群頭發花白,走路還算硬朗的糟老頭子,身著儒家衣衫,看起來,還真的挺唬人的。
圍觀人群之中的那些苦讀八股文的學子們,見狀,各個神采飛揚起來。
平日之中,想要見一位大儒都是十分困難的。
如今,數千大儒一下子出現在他們的麵前,瞬間給予他們一種底氣十足的錯覺。
於是乎,當這些大儒們在這些學子們身邊經過的時候,這些儒生們紛紛恭敬的執行弟子禮。
這些遠道而來的大儒們見狀,紛紛流露出欣慰之色。
自己年紀大了,但還有這麼多的年輕人在追尋儒道。
這說明什麼,這說明他們的努力沒有白費,這一趟沒有白來。
天下間,還是有著眾多學子們一心學習儒道學說的。
當數千大儒步入會場,尋找到屬於自己的位置坐下後。
便一言不發,等待著皇孫殿下的到來。
很快,朱雄英就帶著楊士奇等人來到了會場上。
會場周圍的百姓們,見狀後,紛紛大禮參拜道:“參見皇孫殿下!”
望著人擠人,人挨人的場麵,朱雄英笑道:“諸位不必多禮,起來吧!”
聽到這樣的話語後,百姓們的感謝皇孫殿下的同時,這才緩緩起身,隻是眼底的熱忱,並未降低半分。
直到朱雄英帶著幾位年輕人落座後,再次開口道:“本皇孫今日舉辦這個論道大會,主要的目的,就是要辯論一下,格物學與儒學,哪一個更加適合現在的大明!”
“當然,此次辯論,隻為明理,不為名利,望諸位能夠明白本皇孫的意思!”
對於這樣的說法,一眾年輕臣子們自然不會有任何的異議,紛紛施禮道:“我等謹記皇孫殿下的教誨!”
微微點頭後,朱雄英這才看向對麵的數千大儒們。
直接開口道:“第一輪,文武之論!”
“不知,諸位哪一個出戰?”
隨著朱雄英的話語聲落下,人群之中便站起來一個老者。
對著朱雄英微微拱手道:“皇孫殿下,這第一輪就由老朽來辯論!”
這數千大儒與以往那些沽名釣譽之流不同。
他們是真正有學問的人,隻不過每一個人所學知識的重點有所不同而已。
所以,他們各自都有著自己擅長的領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