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時間。
所有大儒們全部流露出些許的羞愧之色。
不是他們不想反駁,而是他們真的尋找不到反駁的理由。
大明發生這麼多的大事,儒家是真的什麼都沒有做。
楊士奇並沒有冤枉儒家,也沒有向儒家身上潑臟水,就這樣實事求是的講述著。
數錢大儒們撫心自問,自己這輩子,研究經義,到底是不是對的?
他們學習經要的初衷,就是希望朝廷與天下間的百姓們,能夠生活的更好。
奈何,大明境內發生的所有事情都與儒家無關。
到底是儒家沒有本事,還是時機尚未成熟?
若是儒家說時機沒有成熟的話,但皇孫殿下在顛覆傳統的同時,卻讓天下間的百姓們過上了好日子。
無論自己怎樣去辯解,這響亮的一巴掌,算是狠狠地抽打在儒家臉龐上了。
既然站出來辯論,那自然要為儒家爭取一二。
即便現在底氣不足,也要說上一句,隻得弱弱的開口道:“儒家講究的是教化世人,並非是這些小道爾!”
聽到這樣的話語,楊士奇都被氣樂了。
直言不諱道:“小道爾?本官冒昧的問一句,解決百姓疾苦的事情都是小道爾,那你們儒家真正的大道是什麼?”
“又或者是說,如今的大明百姓們,根本就配不上這樣的生活?”
楊士奇雙眼射、出來的鋒芒如同鷹隼一般,直插大儒心臟,讓他身體一個不穩,險些摔倒。
周圍圍觀的百姓們,聽到楊士奇的話語後,再次爆發出強烈的叫好聲。
如今自己能夠過上好日子,都是皇孫殿下的功勞,朝廷的功勞。
與這些滿口仁義道德的儒家學者們,沒有半點的關係。
原本以為自己過上好日子,那是因為自己付出了足夠多的努力。
現在看來,根本就不是那麼回事。
要不是皇孫殿下提出那麼多次的改革,自己恐怕依舊如同以往一般,生活在水深火熱之中。
現在,這些所謂的大儒們,居然還這般不要逼臉,圍觀的百姓們,沒有衝過來揍他丫的,已經算他們運氣好了。
百姓們的舉動,足以證明一切。
儒家到他們這一代,早已經沒有了當初的輝煌。
與楊士奇辯駁的大儒,更是臉色灰白的退了回去。
然後一臉絕望的坐下,神態看起來比上一位大儒還要不堪。
要是沒有什麼喜事衝衝喜的話,估摸去見他太奶,也就是這兩天的事兒。
見狀,楊士奇也沒有繼續針對他的意思。
因為皇孫殿下早就交代過,對付這些人,那就一定要在他們各自最擅長的領域上,將其擊潰。
不然的話,這些思想極其頑固的老古董,根本就不可能會服輸。
隻有徹底將他們的自信心擊潰,才能夠一勞永逸的將麻煩解決掉。
毫無疑問,儒家的大儒再一次落敗了。
圍觀的百姓們,更是在一旁歡呼起來,顯然對儒家的大儒們充滿了敵意。
甚至可以說是對整個儒家充滿了敵意。
儒家大儒們的陣營中,這一次沒有人主動起身。
但朝廷這邊,再次站起來一個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