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雄英親自講授《大學》,卻在講到“格物致知”時話鋒一轉:“昔日朱熹注‘格物’為窮究事物之理,今日朕要教你們的,是親手格物。”
他拍了拍手,格物苑的學子們抬著銅製器械走進來。
那是改良後的水轉大紡車模型,齒輪咬合間帶動紗錠飛速轉動。
朱雄英轉動搖柄,紗線如銀線般纏繞成型道:“江南棉農紡一斤紗需三個時辰,用此物隻需一個時辰,這便是格物致知的用處。”
山東藩王世子朱肇煇忍不住發問:“殿下,我輩當習經史治世之道,為何要學這些匠人之術?”
“治世之道,首在民生。”朱雄英放下搖柄。
目光銳利如鋒道:“你封地內有多少流民因缺衣少食而死?若能讓棉布價賤三分,便可多活千人。這難道不是治世?”
朱肇煇頓時語塞,臉頰漲得通紅。
朱高熾卻上前一步:“殿下,臣願學製紡車之術,帶回北平推廣。”
午後的騎射課設在學院西側的演武場。
朱雄英穿著短打勁裝,拉弓如滿月,箭矢正中靶心。
“你們的父輩在沙場拚殺,是為守護大明疆土。”
他將弓拋給寧王世子道:“但今日你們要學的,是知進退,明得失,而非隻會彎弓射箭。”
那少年世子接過弓,卻故意將箭矢射向靶外的柳樹:“末將以為,箭術之道在於隨心。”
朱雄英不怒反笑,命人取來神機營新製的連發火銃:“此物射程百步,裝填一次可發五彈。
你覺得,你的箭快,還是它快?”
銃口泛著冷鐵光澤,世子們皆麵露驚色。
朱雄英親自演示裝填,鉛彈破空之聲震得眾人耳膜發顫。
他放下火銃道:“這便是格物的力量,你們可以不學紡車,但不能不知此物為何能傷人。”
夜幕降臨時,學院的燈籠次第亮起。
朱雄英在燈下批閱各世子的課業。
見朱高熾在《格物淺說》的扉頁寫著“器者,道之輔也”,不由提筆批注:“道器相融,方為正道。”
如今皇家學院已經成立,朱雄英現在考慮的問題不是該怎麼招學員,而是想著該使用什麼辦法,先將老師招進來。
憑借格物苑如今在大明境內的影響力,生源根本就不會缺。
尤其是皇城中這個新成立的皇家學院,整個大明境內,更是不知道有多少人想要擠進來。
屆時,諾達的皇城學院,隻有學生而沒有足夠的老師,那樂子可就大了。
所以,之前在修建學院的同時,朱雄英便已經著手在大明境內各地尋找頂尖的人才!
不是頂尖人才,根本就不會有心思去專研其他知識。
光是傳統的儒家知識,就夠某些人專研一輩子了,哪裡還會有時間去專研心學?
經過一番篩選後,朱雄英還是尋找到一批人。
甚至開始的時候,這些人在得知消息後,根本就不願意來,想出各種各樣的理由來拒絕皇孫殿下的邀請。
隻因為皇孫朱雄英給予他們一個無法拒絕的理由。
那就是他們來皇家學院後,完成正常的授課後,可以兼職在雜學院教授自己的所學所得。
當然,前提是有學員願意學,願意聽才行,不得強求他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