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雄英搖了搖頭:“民為邦本,百姓的事沒有小事。
若是不親自去看看,怎麼知道其中的症結?又怎麼能妥善解決?”
說罷,他換上一身青色的布衣,戴上帽子,隻帶了葉雲和兩個親信侍衛,悄悄出了皇宮。
朱雄英一行人先去了東華門的那條小巷。
此時衝突已經平息,王二的攤位被推倒在地,蒸籠、麵板散落一地,地上還殘留著湯包的油漬和碎皮。
幾個居民坐在巷口的石階上,臉上還帶著怒氣;
王二則蹲在牆角,雙手抱著頭,一臉沮喪。
朱雄英走上前,裝作是路過的商人,對一個居民問道:“老鄉,這裡發生什麼事了?怎麼這麼亂?”
那居民看了朱雄英一眼,歎了口氣:“還不是因為那個賣湯包的?天天擾民,今天終於鬨起來了。”
接著,他把李大媽被撞、孩子被燙的事說了一遍,又抱怨起王二剁餡吵人、亂扔垃圾的事。
朱雄英又走到王二身邊,拍了拍他的肩膀:“兄弟,你這攤位怎麼回事?好好的怎麼被推倒了?”
王二抬頭看了看朱雄英,眼圈通紅:“客官,我真不容易啊。
我從蘇州來,帶著妻兒,就靠這個攤位吃飯。
他們說我擾民,可我不這麼早乾活,就趕不上早市;
我不在這裡擺攤,去哪裡擺?這皇城的鋪麵那麼貴,我租不起啊。”
朱雄英點了點頭,又問:“那你有沒有想過,怎麼既能做生意,又不影響彆人?”
王二苦笑道:“想過啊,我也想晚些剁餡,可晚了就沒人買了;
我也想打掃垃圾,可我忙著做湯包,根本沒時間。
客官,我也不想得罪人,可我實在沒辦法。”
隨後,朱雄英又去了崇文門附近,看到劉三的麻辣燙攤位前空無一人,隻有一麵銅鑼掉在地上。
旁邊的居民告訴朱雄英,劉三因為跟張秀才吵架,又被居民們驅趕,已經收攤走了,不知道還會不會回來。
朱雄英又去找張秀才,張秀才正在家裡收拾被辣味熏得發黃的書籍。
見到朱雄英,他大倒苦水:“先生,我明年就要科舉了,可隔壁的麻辣燙攤天天吵得我沒法讀書,這可怎麼辦啊?
我寒窗苦讀十年,不能因為這個耽誤了前程啊。”
朱雄英安慰了張秀才幾句,又去了趙四賣肉夾饃的街角。
那裡的路麵果然又滑又膩,幾個衙役正在用清水衝洗。
朱雄英問一個衙役:“這裡經常這樣嗎?”
衙役歎了口氣:“可不是嘛,每天都要衝洗好幾遍,可還是油膩得很,上個月還摔了個老太太。
這商販們也不容易,我們也不好過分苛責,隻能多辛苦些了。”
一路走下來,朱雄英心裡已經有了數。
居民們的訴求很簡單:安靜的環境、乾淨的街道;
商販們的訴求也很簡單:有個地方做生意,能養家糊口。
問題的關鍵,在於沒有一個合理的製度,讓雙方的訴求都能得到滿足。
若是簡單地驅趕商販,隻會斷了他們的生計,引發更大的不滿;
若是放任商販擾民,又會損害居民的利益,影響皇城的秩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