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三也擔心:“還要交管理費,我這麻辣燙一天能賺多少?交了費還能剩下多少?”
趙四則覺得麻煩:“我這木車推了這麼久,搬到新地方還要重新適應,太費勁了。”
為了打消商販們的顧慮,周應秋親自去各個攤位,耐心解釋:“諸位放心,新的小吃街是皇孫殿下親自下令修建的,朝廷會幫忙宣傳,保證客流量。
而且小吃街統一管理,衛生好、秩序好,顧客也願意來。
至於管理費,朝廷收取的費用都會用來雇人打掃衛生、維修設施,你們不用再自己操心這些事,能專心做生意,賺的錢隻會比現在多。”
朱雄英也特意安排了一次與商販代表的見麵,王二、劉三、趙四等人都在其中。
朱雄英沒有擺皇孫的架子,而是像朋友一樣與他們聊天,問他們的難處,聽他們的想法。
當王二說出擔心客流量的問題時。
朱雄英笑著說:“王掌櫃,你放心,朝廷會在皇城各個路口張貼告示,告訴百姓們小吃街的位置和開業時間。
而且我還會讓宮中的太監、宮女,還有勳貴家的人去小吃街光顧,帶動人氣。”
聽到朱雄英這麼說,商販們心裡的石頭才算落了地。
王二率先表態:“既然是皇孫殿下親自安排,我信得過!我願意搬到新的小吃街。”
劉三、趙四等人也紛紛附和,表示願意搬遷。
半個月後,小吃街的建設終於完工。
整條街長約五百步,寬約十步,兩側整齊地排列著一百多個攤位,每個攤位都刷著乾淨的白漆,配備著嶄新的灶台和排煙筒。
街道中間鋪設著青石板,兩側挖有下水道,每隔幾步就有一個垃圾桶。
街尾還建了兩間公共廁所,打掃得乾乾淨淨。
小吃街的入口處,掛著一塊醒目的木牌,上麵寫著“皇城小吃街”五個大字,旁邊還有一塊告示牌,寫著小吃街的管理規則和營業時間。
開業當天,朱雄英親自來到小吃街,為小吃街剪彩。
消息傳開後,皇城的百姓紛紛趕來,想看看這新的小吃街到底是什麼樣子。
小吃街裡人頭攢動,摩肩接踵,王二的蟹黃湯包攤位前又排起了長隊,劉三的麻辣燙鍋裡咕嘟咕嘟地煮著串兒,趙四的肉夾饃香氣飄得老遠。
王二忙得滿頭大汗,臉上卻帶著笑容。
他發現,來小吃街的人比在東華門時還多,不僅有普通百姓,還有不少穿著華麗的勳貴子弟,甚至還有外國的使臣。
一天下來,他賣了五百多個湯包,賺的銀子比以前多了近一倍。
更讓他開心的是,再也沒有人來抱怨他剁餡吵人、亂扔垃圾了,街道上有專門的清掃工隨時打掃,乾淨得很。
劉三的生意也比以前好很多。
小吃街裡聚集了各種小吃,吸引了更多顧客,很多人吃了麻辣燙,還會去買湯包、肉夾饃,形成了良性循環。
他算了算,扣除管理費,賺的錢比以前還多,而且不用再擔心居民投訴,也不用自己打掃衛生,輕鬆了不少。
趙四則更滿意了。
新的攤位有專門的灶台,不用再推著木車到處跑,而且街道鋪設了青石板,再也不用擔心油汙滑倒人。
他的肉夾饃因為味道好、分量足,很快就積累了不少回頭客,生意越來越紅火。
居民們也終於擺脫了之前的困擾。
李大媽家再也沒有淩晨的剁餡聲,院子裡也不會飄進垃圾,她還時常帶著孫子去小吃街,買個湯包、吃碗藕粉,日子過得舒心多了。
張秀才也能安心讀書了,再也沒有麻辣燙的辣味和銅鑼聲打擾他,他甚至打算等考完科舉,帶著朋友去小吃街好好逛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