織工要是餓得上不來氣,誰還能坐在織機前織布?
當年南宋偏安南方,把淮北的好地都改成桑田種桑養蠶,雖然一時絲綢賣得好,掙錢多。
可元兵打過來的時候,糧食運不過來,臨安城裡一鬥米賣到一百個錢,老百姓鬨起來,朝廷立馬就垮了。
這麼清楚的教訓,你們居然看不見?”
見群臣不吭聲,朱雄英再次怒道:“至於某位大臣說,糧價不高,少種點糧食、多種桑樹沒事!
這話說得實在是混賬至極!
最近糧價穩定,不是因為糧食多到吃不完,是朝廷少收賦稅,老百姓才願意安心種地。
去年陝西糧食豐收,倉庫裡堆得滿當當,才有機會救濟各地災民;
今年江南糧食夠吃,咱們才敢派商隊帶著絲綢出海去賣。
要是沒了糧食這個根基,海外賣絲綢賺的錢就是鏡花水月,眨眼就沒了。
而且現在糧價不高的時候減少糧食種植,萬一哪天鬨災荒,糧價肯定會暴漲,有錢人家還能囤點糧,窮人家隻能等著餓死。
當年元朝末年,就是因為官府強行把好地征來種棉花,導致到處鬨糧荒,紅巾軍一喊,老百姓都跟著反了,元朝很快就亡了。
你們要是再提這種提議,跟當年坑害元朝的那些大臣有啥區彆?”
“我知道你們提這個建議,本意是想讓朝廷多收點錢,可治理國家得往長遠了想,不能隻圖眼前這點好處。
現在大明的地盤越來越大,草原上能發展養殖業,養羊產羊毛,也能用來織布,補絲綢的缺口;
江南那些高低不平的山坡地、不適合種糧食的地方,完全可以開辟成桑園,既不占好糧田,又能發展絲綢業。
為啥非得毀掉老百姓靠它活命的好地?
朝廷已經讓戶部去勘察天下的土地,劃定“農田紅線”。
凡是一畝地能收三石以上粟米的好地,絕對不準改成桑田、棉田,也不準種果樹;
違反的人,不管是當官的還是老百姓,一律撤官治罪,情節嚴重的,直接殺!
戶部現在就派人去江南、浙江那些想改桑田的地方查,隻要發現有人敢私自把糧田改成桑田,馬上查辦;
地方官要是敢縱容、包庇,一起治罪。
同時,朝廷還會接著扶持農業,從明年開始,凡是開墾荒地種糧食的人,免三年的賦稅;
太仆寺要選些會種莊稼的新農人,到各地去教老百姓種占城稻的方法,爭取讓每畝地的產量再提高點。
等天下的糧食儲備夠吃十年了,再商量擴大絲綢業的事也不晚。”
聽完皇孫殿下的話語後,群臣都感覺到自己的脊背一陣發涼。
同時在心底慶幸,好在皇孫殿下的目光看的比較長遠。
若是真的將農田毀了該種桑樹,萬一年頭不好,受到了災害,對於大明來說,絕對就是滅頂之災。
當下紛紛施禮道:“臣,遵旨!”
“皇孫殿下,英明!”
“臣遵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