幾日後,工匠們打造好了刻有種姓製度的石碑。
查理五世親自率領貴族和大臣,將石碑立在了維也納的中心廣場上。
石碑上用大明文字和拉丁文刻著種姓製度的規矩,周圍圍滿了百姓。
查理五世站在石碑前,高聲道:“從今往後,神聖羅馬帝國便是大明的藩屬國!
這石碑上的規矩,每個人都要遵守!
大明人是最高貴的‘婆羅門’,見到大明人,所有人都要行跪拜禮;
本皇和貴族、大臣是‘吠舍’;
普通百姓是‘首陀羅’;
奴隸是‘達利特’!
種姓之間不得通婚,不得越級,若有違反,定斬不饒!”
百姓們看著石碑上的規矩,心中雖有疑惑和不滿,卻也不敢多言。
他們知道大明的厲害,若是違反規矩,隻會招來殺身之禍。
王千戶帶著兩百人的小隊,穿梭在維也納的大街小巷,監督種姓製度的推行。
一旦發現有百姓不遵守規矩,便立刻抓起來,按大明律法處置。
在大明的威懾和查理五世的配合下,種姓製度很快便在神聖羅馬帝國推廣開來。
……
阿姆斯特丹港的晨光剛漫過碼頭的石階,張萬隆便帶著夥計們清點新到的絲綢貨箱。
作為最早一批跟著大明海軍開拓西洋商路的海商,他這三年來往返於大明與西洋之間,見證了這片土地從對大明充滿敵意到如今俯首帖耳的轉變。
可最近半年,一種新的“禮遇”讓他既哭笑不得,又隱隱不安。
“張掌櫃,您今日的茶點,小的給您溫在商會駐地了。”
身後傳來略帶生澀的漢話,轉頭便見金發碧眼的少女莉莉婭端著木盤快步走來,盤中青瓷碗裡盛著剛煮好的雨前龍井,旁邊還擺著兩碟精致的綠豆糕。
這是她特地托大明水手從船上帶來的點心方子,練了半個月才做出像樣的味道。
張萬隆接過茶碗,指尖觸到少女遞來的帕子,那帕子上繡著一朵歪歪扭扭的牡丹,邊角還縫著一小塊明黃色綢緞。
在風車國,明黃色隻有大明人才能用,莉莉婭卻冒險繡上去,隻因為上次聽張萬隆說過“大明的皇家用明黃”。
張萬隆無奈笑道:“你這丫頭,又費這些心思。”
莉莉婭是碼頭附近麵包店主的女兒,半年前種姓製度在風車國推行後。
她便天天來商會駐地幫忙,從最初隻會說“你好”“謝謝”,到如今能流利地用漢話討價還價,甚至知道“婆羅門”“吠舍”的尊卑規矩。
可最近一個月,莉莉婭的心思愈發直白。
前幾日張萬隆染了風寒,她竟整夜守在駐地外。
天亮時捧著熬好的薑湯,紅著眼眶說:“張掌櫃,我娘說,要是能給大明男人生孩子,孩子就能算‘吠舍’,以後不用再做‘首陀羅’的活計。
我……我願意給您生,我會洗衣做飯,還能學大明的規矩。”
這話讓張萬隆當時便僵在原地。
他並非不解風情,隻是這般直白的示好,背後藏著的是種姓製度下西方女人對命運的掙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