隴西大營,中軍帳內。
諸葛亮的手指,再一次,落在了地圖上那個熟悉得不能再熟悉的點——陳倉。
隻是這一次,他的指尖仿佛帶著一絲不同以往的、灼熱的溫度。
“司馬懿憑借陳倉,阻我兵鋒,耗我糧秣,以為此城經他重修,便可真正固若金湯,高枕無憂。”諸葛亮的聲音平靜,但帳內所有人都能感受到那平靜之下湧動的激流。他的目光掃過陳到、魏延等一眾將領,“昔日我等能破舊陳倉,今日,便能再破這新陳倉!”
他袖袍一拂,羽扇輕搖間,已定下戰略。
“文長!”
“末將在!”魏延踏步而出,聲若洪鐘。
“命你率兩萬兵馬,多帶旌旗鼓號,大張旗鼓,做出主力姿態,猛攻箕穀!聲勢越大越好,務必要讓司馬懿相信,我軍此番主攻方向,仍在西線,意在牽製其長安主力,或尋機突破郿城!”
魏延眼中閃過一絲興奮,雖然仍是佯攻,但這次意義不同:“丞相放心!俺定把箕穀給他攪個天翻地覆,讓司馬老兒絕不敢分兵東顧!”
諸葛亮頷首,目光轉向陳到,眼神變得凝重而充滿托付:“叔至!”
陳到肅然抱拳:“末將在!”
“你我親率主力,攜所有‘破陣子’,秘密東進,直撲陳倉!”諸葛亮的聲音壓低,卻帶著千鈞之力,“此戰關鍵,在於‘破陣子’能否建功!掘地道,埋火藥,引爆時機,皆需萬無一失!此事,非你與白毦兵不能勝任!”
“末將明白!白毦兵必不負丞相重托!”陳到沉聲應道,眼中閃爍著堅定的光芒。他深知肩上責任重大,這不僅僅是一場攻城戰,更是對“破陣子”威力的終極檢驗,關乎未來北伐的戰略選擇。
軍令既下,蜀軍這台龐大的戰爭機器再次高效運轉起來。
魏延率領的偏師浩浩蕩蕩殺向箕穀,旌旗蔽日,鼓噪聲震天動地,果然吸引了魏軍大量的注意力。
而諸葛亮與陳到則統領真正的主力,偃旗息鼓,晝伏夜出,借助熟悉的山道和嚴密的封鎖消息,如同一條悄無聲息的巨蟒,穿過隴山險隘,直插陳倉背後。
當蜀軍主力如同神兵天降,突然出現在重修後更加高大堅固的陳倉城下時,城頭魏軍守將接替郝昭的將領)簡直不敢相信自己的眼睛!
不是說蜀軍主力在猛攻箕穀嗎?怎麼會……
驚惶之下,他一麵下令緊閉城門,全軍登城死守,一麵派出數路快馬,拚死突圍向長安求援。
然而,蜀軍並未立刻發動如潮水般的猛攻。
陳到指揮大軍,將陳倉圍得水泄不通,卻並不急於填壕造梯。他首先派出大量遊騎,清掃外圍,隔絕消息,確保長安方向無法及時掌握陳倉的真實情況。
與此同時,真正的殺手鐧,在黑夜和土工作業的掩護下,悄然展開。
陳到親自遴選的白毦兵工兵營,以及軍中擅長挖掘的士卒,被集中起來。他們利用陳到根據記憶和實地勘察指出的幾處城牆地基相對薄弱,或是土質更容易挖掘的區域,同時開挖數條地道!
為了迷惑魏軍,掩蓋地下挖掘的聲響,蜀軍白日裡時常派小隊至城下佯攻,鼓噪放箭,夜間則燃起篝火,士兵大聲喧嘩,製造噪音。
城頭魏軍起初緊張萬分,嚴陣以待,但見蜀軍雷聲大雨點小,久而久之,警惕心不免有些鬆懈,隻當蜀軍是圍困疲敵之策,加之城牆高厚,心中尚有底氣。
一條條地道,如同指向陳倉心臟的利刺,在魏軍腳下悄然延伸。挖掘出來的泥土被仔細處理,絕不暴露痕跡。地道內以木架支撐,確保穩固。
“破陣子”被分成若乾份,由最忠誠可靠的白毦兵士兵,如同捧著絕世珍寶般,小心翼翼運入地道深處,按照陳到計算的爆破點,埋設在城牆基座下方,堆壘成特定的形狀,以最大化衝擊力。引信被仔細檢查,連接,確保萬無一失。
整個過程,陳到幾乎不眠不休,親自督查每一個環節。他深知,任何一點疏漏,都可能前功儘棄。
時間一天天過去。
箕穀方向的戰報不斷傳來,魏延打得“艱苦卓絕”,吸引了越來越多的魏軍注意力。
陳倉城下,氣氛卻詭異地“平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