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野的初冬,寒氣已滲入骨髓。
風卷著塵土,刮過簡陋的城垣和低矮的屋舍。
劉備軍駐紮於此,雖得喘息,但夾在曹操與劉表之間,情勢依舊如履薄冰。
空氣中彌漫的不安,比寒風更刺人。
陳到跟在劉備身後半步,亦步亦趨。
他如今是軍侯,勉強夠格隨侍主公出行。
前方引路的是關平,關羽之子,少年英武,神色間帶著對目的地的敬仰。
目的地,是新野城外一處不起眼的草廬。
竹籬疏落,幾間茅舍,在這肅殺冬日裡,竟透著一股奇異的清幽。
諸葛亮!
陳到的心跳不由自主地加快了幾分。
臥龍,伏龍,千古智聖!
《三國誌》裡冷靜的記載,《三國演義》裡神化的奇謀,此刻都將化作一個真實的人。
陳到深吸一口冰冷的空氣,壓下翻騰的思緒,告誡自己:藏拙,觀察,少言。
在這位洞悉人心的智者麵前,任何一絲來自未來的優越感或急切的表現欲,都可能成為致命的破綻。
劉備的腳步在籬笆外停下,整了整衣冠,臉上那慣有的寬厚笑容裡,摻雜了前所未有的鄭重與一絲不易察覺的渴求。
他抬手,親自輕叩柴扉。
“孔明先生,劉備冒昧來訪。”
聲音不高,卻清晰地傳入小院。
片刻,柴扉“吱呀”一聲開了。
一個身著粗布葛衣、頭戴綸巾的青年出現在門後。
身形頎長,麵容清臒,膚色是久居室內略顯的蒼白,但那雙眼睛……
陳到隻覺心神一震。
那眼睛平靜如深潭,卻又似蘊藏著洞察萬物的星光,清澈、深邃、仿佛能映照人心最幽微的角落。
他靜靜站在那裡,明明衣著簡樸,卻自有一股淵渟嶽峙的氣度,仿佛整個草廬,乃至周遭的天地,都以他為中心沉靜下來。
“劉使君。”
諸葛亮拱手還禮,聲音溫潤平和,如玉石相擊,聽不出絲毫驚訝或激動,
“請進。”
劉備連忙還禮,姿態放得極低。
關平緊隨其後,陳到則按刀落後一步,目光迅速掃過院內。
很簡樸,幾畦菜地,一口水井,幾杆修竹,幾隻雞在啄食。
除了那份超然的寧靜,並無任何出奇之處。
但陳到知道,這看似尋常的草廬裡,藏著攪動天下風雲的智慧。
進入正堂,陳設更是簡單。
一張舊席,幾張矮幾,幾卷竹簡隨意堆放在牆角的書架上。
空氣中彌漫著淡淡的墨香和草藥的氣息。
諸葛亮請劉備上座,劉備堅辭,最終兩人分賓主對坐。
關平侍立在劉備身後,陳到則自覺地站到了靠近門邊的角落陰影裡,儘量降低自己的存在感。
目光卻如鷹隼般,不著痕跡地觀察著堂內的兩人。
“備漂泊半生,誌在匡扶漢室,然智術短淺,屢遭困頓。今日特來拜會先生,望先生不棄鄙賤,曲賜教誨,救黎民於水火,解社稷之倒懸!”
劉備言辭懇切,甚至帶著一絲哽咽,姿態放得極低,幾乎是以學生之禮求教。
諸葛亮神色平靜,並未因劉備的懇切而有絲毫動容。
他提起粗陶茶壺,為劉備斟了一杯清茶,動作從容。
氤氳的水汽模糊了他清俊的眉眼,卻讓那雙深潭般的眸子更顯幽深。
“使君之意,亮已知曉。”
諸葛亮開口,聲音依舊平和,卻帶著一種掌控全局的沉穩,
“亮乃山野村夫,疏懶成性,恐負使君厚望。”
陳到心中了然。
這是試探,也是自矜。
臥龍豈是輕易可出?
劉備連忙道:“先生過謙!司馬徽先生、徐元直皆言先生有經天緯地之才!
備雖不才,亦知先生乃當世臥龍!龍豈能久困於淵?願先生以天下蒼生為念,出山相助!”
諸葛亮放下茶壺,目光似乎不經意地掠過角落陰影裡的陳到,那目光極快,卻讓陳到感覺瞬間被看透,後背微微發緊。
立刻垂眸,眼觀鼻,鼻觀心,屏息凝神。
“天下大勢,分久必合,合久必分。”
諸葛亮的聲音緩緩響起,不再推辭,卻也沒有應承,而是直接切入了核心。
“自董卓造逆以來,豪傑並起,跨州連郡者不可勝數。曹操比於袁紹,則名微而眾寡,然操遂能克紹,以弱為強者,非惟天時,抑亦人謀也……”
接下來的話,陳到聽得心神激蕩,又強自按捺。
隆中對!
曆史上鼎鼎大名的隆中對,此刻就在這簡陋的草廬中,從眼前這清雅青年的口中,娓娓道來!
“今操已擁百萬之眾,挾天子以令諸侯,此誠不可與爭鋒。孫權據有江東,已曆三世,國險而民附,賢能為之用,此可以為援而不可圖也……”
諸葛亮的聲音不高,卻字字珠璣,清晰無比。
他分析各方勢力強弱優劣,條分縷析,如同庖丁解牛。
荊州的戰略地位,益州的天府之利,兩路北伐的藍圖……
小主,這個章節後麵還有哦,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麵更精彩!
每一句都切中要害,直指劉備集團未來的唯一生路!
陳到即使早已知曉內容,此刻親耳聽聞,依舊為這份洞察力和戰略眼光感到震撼。
這不是演義裡的神機妙算,而是基於對天下地理、人心、實力對比無比精準把握後,推導出的冰冷而切實可行的陽謀!
劉備聽得如癡如醉,眼神越來越亮,身體不自覺地前傾,雙手緊緊抓住膝蓋,激動得微微顫抖。
這盤死棋,在諸葛亮的話語中,豁然開朗!
他看到了希望,無比清晰的希望!
“……若跨有荊、益,保其岩阻,西和諸戎,南撫夷越,外結好孫權,內修政理;天下有變,則命一上將將荊州之軍以向宛、洛,將軍身率益州之眾出於秦川,百姓孰敢不簞食壺漿以迎將軍者乎?誠如是,則霸業可成,漢室可興矣。”
最後一句落下,草廬內一片寂靜。
隻有炭盆裡木柴燃燒的劈啪輕響。
劉備已是熱淚盈眶,猛地離席,對著諸葛亮深深一揖,聲音哽咽道。
“先生之言,頓開茅塞,使備如撥雲霧而睹青天!漢室傾頹,奸臣竊命,備不量力,欲伸大義於天下,而智術淺短,迄無所就。惟先生開其愚而拯其厄,實為萬幸!”